黃金步入下行通道? |
的凈多倉,合同環比數量下降了8%。 長期以來,很多投資者以為黃金是規避風險的港口,都把黃金作為投資保險(行情 專區)的工具。但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美聯儲的寬松政策(如連續的QE3、QE4)也沒能拉高黃金的價格。 這一方面是由于黃金交易所買賣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的拋售,引發對沖基金和大型投資機構相繼減持黃金。 另一方面反映了投資者對全球經濟的自信,開始大膽地把錢投入風險較高的資產,比如股票;歸根到底,是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明白了,黃金只有在合理價位以下買入,才有可能保值增值,而當下的金價顯然高處不勝寒。 顯然,黃金這次的大牛市結束了。 那么這次大牛市是如何開始的呢?這要追溯到1999年9月26日,IMF和歐洲央行,聯合簽署了一份“限制黃金銷售的協議”:協議承諾在五年內,每年賣出黃金銷售不得超過400噸。 在20世紀90年代,當通脹的問題被解決之后,歐洲各大央行開始質疑持有黃金的必要。因為儲存黃金的費用是相當昂貴的,而且黃金本身又不能帶來回報,歐洲各國央行便躍躍欲試,試圖拋出國庫的黃金儲備轉而投資政府債券。 1992年開始,比利時、英國、瑞士、以及法國等央行,相繼出售黃金,致使金價大跌。此時,IMF和世界黃金協會“不得不”出面干涉,穩定了黃金市場。 這時,不少金融機構,特別是華爾街看到了黃金的“商機”,漸漸進入。而國際黃金市場正是從2001年蛇年由熊市開始轉牛的。 而金融市場向來有“12年一個輪回”的說法,也正是我前年底就反復提醒大家的:月有陰晴圓缺,月圓將轉月缺,黃金12年牛市即將結束,漫長的大熊市即將開始…… 無獨有偶。據路透社報道,近年來一直唱多黃金的高盛,去年12月底下調了其3個月、6個月和12個月的黃金目標價,并預計2013年的黃金周期會下跌;更讓黃金投資者陷入恐懼的是,高盛的分析師進一步預測說,今后5年,黃金的長期價格將為1200美元一盎司(和我前年開始就提出的黃金合理價位一致). 這一預測,令做多黃金的投資者(聽信金價將攀升至每盎司5000美元、甚至上萬美元)情何以堪? 比如,據報道:家住杭州上城區的厲大伯今年66歲了,是小區里有名的健康老人。可這段時間,他似乎重重心事,連走路時也沒有往日那般神采奕奕。一打聽,厲大伯辛苦積攢了一輩子的300萬血汗錢,因為托人炒黃金,炒走(虧損)134萬。 而且在過去兩個月中,包括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法國巴黎銀行、興業銀行和花旗集團,也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