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鉤黃金未必分享黃金牛市盛宴 |
發布日期:12-03-02 08:45:03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匯金網 作者: |
2012年以來,黃金再度迎來一輪小牛市,伴隨越來越多投資者的關注,今年各家銀行的理財產品也開始盯上黃金,集中推出掛鉤黃金的結構型理財產品,希望從黃金牛市中分杯羹。不過,記者發現,受到產品結構設計的限制,此類產品未必能夠真正分享黃金盛宴,甚至可能本金也受到損失。投資者選擇結構型理財產品最好先“看透”產品結構,盲目購買風險很大。 掛鉤黃金產品扎堆發行 年初至今,僅僅2個月的時間,現貨黃金價格再度回到1800美元附近,漲幅已超過14%。在歐債危機、中東動蕩以及歐美寬松貨幣政策等因素的刺激下,不少機構和投資者表示繼續看好黃金未來的走勢,甚至不排除今年金價再創歷史新高。 各家銀行敏銳的嗅到黃金牛市帶來的商機,紛紛推出掛鉤黃金的結構型理財產品,迎來了一波黃金理財產品發行的小高潮。據財匯資訊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29日,共有6家銀行推出13只掛鉤黃金的結構型理財產品。而去年全年各家銀行推出的掛鉤黃金的結構型理財產品也不過19只。 盡管是不同銀行推出的結構型理財產品,但這13只產品還是有些共性,如大多數產品的投資期限都比較短,除了法興銀行(中國)推出的產品為2年期,其余的產品最長的為半年,最短的只有35天,這與前兩年各家銀行推出的結構型產品期限動輒在一兩年的現象有明顯區別;收益類型均為保本浮動型收益,但最高預期收益率也普遍比較低。以前推出的結構型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動輒10%以上,較高的預期收益率自然比較吸引眼球,但今年以來推出的結構型產品最高預期收益率僅為5.8%,與債券、票據、信托類產品的預期收益率相差不大,然而后者實現預期收益率的可能性明顯更大。 部分產品結構設計不合理 結構型理財產品自面世以來,受到詬病最多的就是預期收益不靠譜,發售時預期收益率固然很高,但到期時卻讓投資者失望。盡管2011年到期理財產品收益率排名靠前的幾乎都是結構型理財產品的身影,但結構型產品更多的是未能實現預期收益率的。 既然是掛鉤黃金的理財產品,那么最終收益必然跟金價的走勢有關,投資者在購買時需要對國際金價的未來走勢有自己的判斷,并且要關注取得收益的條件。黃金牛市已持續了11年,很明顯,這是一個長期大牛市,很多人敢說金價未來一年還會上漲,但很少人敢說金價最近一個月還會上漲。 從今年發行的這13只產品來看,有的產品結構設計還算相對合理,實現最高預期收益率的可能性比較大,有的產品幾乎很難實現最高預期收益。如某股份制銀行推出的與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