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市場響起“中國聲音” |
“我國已成為世界黃金生產、加工和消費大國,正處在黃金大國向黃金強國轉變的歷史新時刻,”中國黃金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炳南在第七屆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上表示。 產量的快速擴張是這一轉變的首要表現。中國黃金協會數據顯示,國內黃金產量在過去十年中幾乎實現翻倍,從2000年的162噸增長至2009年的314噸,占全球比重已經達到13%,連續三年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國黃金生產的縣市一級區域達到500多個,成為重要的財政來源,對于安排就業和社會穩定發揮重要作用。 黃金加工和需求方面,目前我國黃金制品年加工能力已經達到600噸,占全球黃金總加工能力的25%。2009年我國黃金消費、投資總需求達到430噸,緊跟印度,特別是黃金需求達到100噸,成為整個金融危機下的一個亮點。 “全球黃金總產量持續下降,中國黃金產業一直保持持續增長勢頭,部分傳統黃金強國產量、加工量不斷下滑。”張炳南指出。 張炳南舉了兩個例子,一是南非的黃金年產量歷史上曾一度維持在500噸左右,有時甚至超過1000噸,而目前該國的年產量卻下降到了200多噸;二是作為黃金加工最大的國家意大利,一年黃金加工量有500多噸,現在只有100多噸。 國內黃金的現貨交易也與供需一道飛速發展。上海黃金交易所很早就引入了黃金現貨的夜盤時段的交易,使得國內現貨金價與隔夜美盤更為貼近。截至5月28日收盤,該交易所的黃金延期合約AU(T+D)單日成交22152公斤,成交金額逾59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在上述硬指標方面蒸蒸日上,但中國的黃金市場尚不能在官方儲備上“趕歐超美”,即我國外匯儲備中的黃金占比嚴重不足。 中國黃金網統計顯示,我國目前官方黃金儲備為1054噸,暫列全球第六位,但黃金占外匯儲備的比率僅為1.9%。此外,印度、泰國等亞洲的其他發展中國家也保有較低的黃金對外匯儲備占比,但歐美發達經濟體的此項指標通常高達6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