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儲備好似“飛刀” |
歡收集關于黃金的言論觀點——其中有些被他用在點綴出門演講的PPT,比如《道氏理論通訊》的Richard Russel說的“難怪各國政府不喜歡黃金,黃金價格上升時,等于宣布全世界貨幣正在貶值。” 這些小小的點綴,讓他原本充斥著餅狀圖、柱狀圖與表格的PPT平添了幾分說服力。這一天,我與其他的十來位聽眾聽著他一邊講一邊把題為“黃金的戰略展望”的PPT翻到了最后一頁。 也就是這一頁,與我最近在起點網上看的武俠小說突然詭異地結合了起來,產生了一種從未有過的認識。 在那最后一頁PPT上沿,大馬哥標注了一行字,“為那些仍心存疑慮的人提供一點看法”。他最后提供的“強心針”來自Kenneth J. Gerbino,“如果你仍然對黃金沒有信心,那么你能相信將一棵價值5000美元的松樹變成紙張,印刷之后就值十億美元?” 大馬哥其他看多黃金的理由,我頗有些贊同的,但他所援引的Gerbino之語盡管很雄辯,但卻做不得數。5000美元的松樹印刷之后值十億美元聽起來很荒謬,但這個道理對常讀武俠小說的人,并不是太難懂。 人類使用貨幣的歷史產生于物物交換的時代。在原始社會,人們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換自己所需要的物資,比如一頭羊換一把石斧。但是有時候受到用于交換的物資種類的限制,不得不尋找一種能夠為交換雙方都能夠接受的物品。這種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貨幣。牲畜、鹽、稀有的貝殼、珍稀鳥類羽毛、寶石、沙金、石頭等不容易大量獲取的物品,都曾經作為貨幣使用過。 我們把政府想象成武者,貨幣想象成兵器,而匯率想象成殺傷力,貨幣史就突然像本游俠列傳。 寶石、貝殼的這個階段相當于武俠小說中的草莽階段,武者只擁有相對強健的體魄,沒有內勁也沒有真氣。由于打斗雙方(或多方)體魄難以相差太大,兵器的材質對勝負非常重要。 在一場場打斗之后,貴金屬的優勢日益明顯,于是黃金在全球都成為財富的象征,這就像普通鐵器所制的刀劍屢次被玄鐵兵器所破,則有條件的武者自然全部換成了玄鐵兵器。 到下一個武俠小說中的后天階段,也是貨幣的紙幣、黃金并存階段,政府日漸強大,武者體內練出了內勁,這時候內勁、技法和兵器都能影響到贏面大小。這時候政府擁有的貴金屬多寡內化為內勁,技法是貨幣調控水平,但后者與兵器都不如內勁的影響大,黃金儲備因此極為重要。 等到國家強大到一定階段,后天階段終于突破到先天階段,武者不再依賴內勁,也不再管兵器材質是否堅硬,而真氣反而是最重要的,這真氣就是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