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炮一響 金價看漲 |
險金融工具及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通脹壓力將進一步傳導到國內,加重國內收緊貨幣政策的壓力。 世界經濟復蘇料被拖慢 作為OPEC第八大石油生產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的最新一份報告顯示,2010年利比亞出口金額達478億美元,但其中463億美元為石油和天然氣產品出口。利比亞動蕩局勢將對國際原油價格產生直接影響,進而可能輻射仍處于復蘇階段的世界經濟。 經過2008年經濟危機后,世界經濟剛剛從低谷中走出,國際原油價格持續攀升勢必加重各國經濟復蘇的成本,拖累各國經濟增長率。德意志銀行認為,油價上漲到每桶120美元上方將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拐點。屆時,石油生產占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份額將上升至超過5.5%。從歷史經驗看,那是世界經濟增長開始承受油價壓力的點位。不過,渣打銀行中國經濟學家李煒則表示,其他產油國有能力彌補利比亞的產油缺口,利比亞開戰不會對世界經濟或中國經濟產生明顯影響。 興業銀行魯政委表示,戰爭如果不能很快結束,國際油價很可能會升高,而石油對經濟影響力度越來越大,因為汽車銷量大幅增加,汽油消費占百姓開支的比例也在加大,石油價格上升,會令CPI上漲速度加快,從而令國內的貨幣政策面臨繼續收緊的多重壓力。展望未來,4月份存在繼續普調1次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性,而第二季度也可能繼續加息。 華寶興業基金一位負責人稱,空襲利比亞事件將加快歐美系貨幣上漲步伐,加速資金從新興市場撤退,并回流至西方發達國家。國內政策面上,未來控制通脹將被各方更加重視,且調控步伐不會放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