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4年,黃金價格小幅反彈,實現“開門紅”。2013年國際金價一路暴跌,年內下挫幅度達30%,可謂是自1981年以來國際黃金價格反轉的一年。在創下32年來最大跌幅后,人們不禁要問,2014年黃金將何去何從?
黃金作為美元流動性、貨幣價值和全球經濟的風向標,曾受益于全球流動性泛濫和全球央行貨幣政策的大寬松。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啟動量化寬松政策工具,歐洲、英國、日本的央行也紛紛走上大寬松的政策道路,展開全球量化寬松競賽,黃金走出了長達十幾年的大牛市。世界黃金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從1999年到2012年,國際金價從當時的每盎司172美元上漲至2011年最高的每盎司1920美元,暴漲了1016%。
而這一切發生了重大變化。2012年以來,美國信貸渠道的修復、家庭資產負債表的去杠桿化以及住宅存量超額問題的逐漸緩解,為美國經濟的持續復蘇打下了堅實基礎。隨著股市上漲和房地產(行情 專區)復蘇,家庭部門的資產負債表改善加速,財富效應和資產型儲蓄上升持續提振消費的恢復,引發了各界對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的預期,作為與美元對沖策略的黃金價格因此受到重挫。
一方面,從資產收益溢價的角度看,美國經濟溫和復蘇,歐元區危機預期降溫,發達國家經濟整體向好。各國央行對資產購買計劃的堅定承諾促使全球投資者風險偏好上升。資本市場收益率上升減少了黃金避險和對沖屬性的投資需求。另一方面,全球很多國家的通脹水平在2011年飆升之后已經下降,一些新興市場國家也在控制通脹水平上升。一向被視為對抗通脹“保單”的黃金似乎已無用武之地。最重要的是,通過失業率、產能利用率和產出缺口(全球范圍內存在充足的閑置產能,局部存在產能過剩)來衡量,2014年全球通脹將維持在接近3%的水平,總體保持溫和。在這一趨勢下,黃金作為抵御通脹工具的“魔力”大減,可能導致對國際黃金需求繼續疲弱。
今年1月開始,美聯儲將削減每月的購債規模,全球貨幣寬松周期接近尾聲,這勢必對全球經濟、金融市場以及國際資本流動格局產生深遠影響。黃金一直以來被賦予的金融屬性也將回歸其自身的商品和實物屬性,國際黃金價格可能經歷一個低位徘徊的新周期。
人民日報盤點今年不實傳言:中國大媽撼動金價
編者的話
謠言是社會的毒瘤;不實傳言蠱惑人心。2013年,針對傳謠行為,有關部門采取多項措施,兩高出臺司法解釋,政府部門加快調查公布真相,主流媒體及時解讀熱點、消解公眾疑慮,有效遏制了謠言的產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