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金價走勢跟中國CPI“同步” |
黃金市場的避險需求分為三個方面,一個是地緣政治引發的恐慌性風險,比如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中東戰爭,2001年的911恐怖襲擊,2008年的中國汶川地震等,均屬于地緣政治的范疇。第二個是由各國主權信用危機引發的資產選擇性導向,比如日元的升值、美國國債上限談判、歐債問題、人民幣升值等。第三個就是對通貨膨脹(CPI)的擔憂,比如美國降息、維持低利率、推出QE、中國CPI數據、印度降息等等。 對于短線投資者來說,關注如美國通脹、非農就業等數據非常關鍵,因為這些數據直接影響到美元的短期走勢,從而在短時間內大幅影響黃金價格。 比如6月1日美國公布的非農就業數據不及預期,市場出現了對美國貨幣寬松政策的期待,導致金價在四個小時之內飆升了60美元。但黃金價格的長期走勢在符合金融市場定價邏輯的同時,也非常的市場化。實體市場的需求一旦大漲或萎縮,也直接影響到黃金金融市場的需求及定價走勢。 很多分析認為本輪黃金價格的上漲開始于2001年911恐怖襲擊,但在這十年牛市期間,更重要的信息是,2002年中國黃金市場全面開放。中國黃金市場從一個最不起眼的黃金市場管制國家,變成了如今的全球黃金產量、消費量均占首位的市場,對整個十年來黃金大牛市的貢獻不可能僅僅體現在概念方面。 我個人一直認為,十年來黃金大牛市的重要支撐點有兩個,一個是美元的貶值,另一個就是中國黃金市場的開放。 長期來看,中國市場對黃金的進口和消費越來越多,中國投資者對黃金的投資性需求增長也是遠遠高于歐美市場,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市場的經濟數據對黃金走勢的影響也值得投資者參考和重視。最近我統計了一下這兩年中國CPI數據變動對國際黃金價格的影響,其結果令人“興奮”。 去年六、七、八、九四個月中國CPI數據較高,均保持在了6%上方,是2008年以來CPI數據最高的時候。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國際黃金價格也處在階段性的飆升時期,國際黃金價格從六月份最低的1500美元沖到了九月份最高的1920美元(此價格依然是黃金的歷史最高價格)。 自去年九月份之后,中國CPI數據開始下滑,前不久公布的五月份CPI數據已經降到了3%,“巧合”的是,就在中國CPI數據從6.2%大幅下降至3%的這一時期,國際黃金價格也從最高的1900美元左右一直跌到了目前的1600美元左右。 引起黃金價格漲落的因素縱然是復雜的,但整個中國市場CPI數據的下降對黃金市場帶來的影響不可忽略,其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國目前已經成為全球黃金市場最具影響的實體消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