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金屬投資需求大 交易所又見“圈地”熱 |
隨著近年來中國貴金屬投資市場的迅速擴大以及貴金屬需求的大幅增加,地方政府支持下各類貴金屬交易所也在踴躍發展。 經中國證監會牽頭的5部門“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部際聯席會議”審核通過之后,東北亞貴金屬交易所日前在大連正式掛牌成立。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除上海黃金交易所(下稱“上金所”)之外,目前國內已有貴金屬交易所超過10家,其中包括天津貴金屬交易所、廣東貴金屬交易中心、青島華銀貴金屬交易中心、昆明貴金屬交易中心、新洲貴金屬交易中心等。 貴金屬交易所踴躍發展的背后是中國黃金市場投資熱情的不斷高漲。2013年,中國黃金消費需求已經超過1066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黃金生產和消費國。上金所數據顯示,2013年全年,黃金產品成交量的達到1161萬千克,約1.161萬噸,成交金額達到32133億元,均實現大幅增長。 不僅如此,2011年以來,央行逐漸放開了黃金收購許可、黃金制品生產、加工、批發業務、黃金供應、黃金制品零售業務、白銀進口(境)等事項的行政審批,促使國內黃金投資、貿易公司相繼涌現,與此緊密聯系的現貨貴金屬交易所也迅速發展。 然而,從黃金投資市場來看,中國黃金市場相對封閉,外部資金尚無法參與,同時中國投資者也難以參與海外黃金市場。量子基金聯合創始人羅杰斯上周在首屆中國交易市場高峰論壇上表示,雖然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黃金生產和消費國,但中國投資者卻不得不在倫敦和紐約“尋找貴金屬”。 中投公司原總經理高西慶在論壇上也表示,由于黃金等貴金屬價格的難以捉摸性,使得交易所的作用凸顯出來,在交易所中,看多、看空、看長、看短的投資者能夠撮合競價,最終促進價格發現和市場效率的提升。 一家貴金屬投資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相信黃金現貨交易也會逐漸被放開,因此各類交易所也在搶占先機,交易平臺建立之后,只要成交量足夠大,交易所利潤相當可觀。” 不過,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與證監會直接監管的6家證券期貨交易所不同,大多數地方政府支持的交易場所往往由企業投資設立,通過出售會員牌照和交易手續費盈利,會員牌照費往往高達50萬至200萬元,此外每年還有數萬元的會員管理費,且其交易透明性相對較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