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民擔心鐵礦石談判“中國模式”成自娛自樂 |
2010年鐵礦石價格談判即將開啟,雙方已然劍拔弩張,形勢對中方而言不太妙———國際鐵礦石三大主要生產商聲稱要將鐵礦石價格上漲30%至35%,剛剛于今年8月與中方簽訂半年度鐵礦石長期協議的澳洲礦商FMG也提出四季度抬價。
國內,中鋼協除了一如既往地堅決回應“不會接受”之外,還亮出了“中國模式”談判機制。中鋼協秘書長單尚華闡述了“中國模式”的主要內容:一是進口鐵礦石結算周期從1月1日到12月31日;二是堅持長期協議、量價互動,量大應價優;三是統一價格,確定了長期協議的供貨商就不允許再向中國企業出售兩個價格的鐵礦石。 面對中鋼協執著追尋話語權,眾多網民似乎并不看好。有網友擔心,高調造勢會不會再次演變為中鋼協的一場“自娛自樂”。 “中國模式”遭遇現實阻力 “中鋼協提的方案,真的很無厘頭,光是些套話,毫無可操作性。”浙江網友“kelly70125”如是認為。與“kelly70125”觀點一致,很多網友認為“中國模式”不易實現,業已存在的現實阻力很難破除。 其一,關于結算周期。一些網友認為,將結算周期設為中國的會計年度,對于中方在談判中獲取主動權不會產生任何作用。 其二,關于量價互動。“中國的鐵礦石采購不是超市里的貨品采購,可以貨比三家,量大價優!闭憬W友“zhang”認為中鋼協“量大價優”的談判策略存在很大問題。 其三,關于全國統一價。作者劉濤在其網易博客上載文指出,改革就是一個利益再分配的過程。所謂的“統一價”也將不可避免地在大型鋼企、中小鋼企、鐵礦石進口商之間進行利益重新洗牌。表面上,中小鋼企將成為新的受益者,但由于不掌握礦山和供應渠道,理論上的受益不一定能轉化為實際受益;同時,這也等于是壓縮了鐵礦石進口商和大型鋼企的利潤空間,它們是否還有足夠動力積極參與談判令人懷疑。 力不從心的中鋼協 新浪博客博主“品世間萬象”責備,面對三大礦商欲將鐵礦石價格上漲30%至35%,“中鋼協方面除了重彈舊調,一再聲稱下一年度中國鐵礦石將供過于求外,而且還推出了適應中國企業運作習慣的‘中國模式’。顯得很無力、很無奈,實際是無能。” 不少網友對于此前中鋼協緊緊咬住“必須降40%”的底線不松口,最終宣告談判失敗仍然記憶猶新,耿耿于懷。河南一名網友手機用戶表示,談判需要的是妥協和技巧,中鋼協總是在這自說自話和擺出一付強硬無比的面孔,礦石價格下跌的時候必拓同意長協礦降價,中鋼協卻死咬降價40%,結果談判破裂。浙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