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季度定價逼宮 鋼企價格戰(zhàn)臨界觸發(fā)點 |
上季度達成的中國進口鐵礦石價格是110美元,再上漲30%-35%將達到145美元左右―― “鐵礦石貿易就像一根吸管,它插進中國經濟的體內,匯豐、摩根和花旗這樣的金融機構通過它,將中國整個鋼鐵行業(yè)和下游12個相關行業(yè)的利潤源源不斷地抽走。”在前不久工信部的一個座談會上,原中國冶金部鋼鐵司司長劉勇昌,對工信部部長李毅中說了這番話。 這也是目前業(yè)界對三大礦山公司和中國鋼鐵行業(yè)關系的最新描述。 劉勇昌經過調查發(fā)現,上述三家金融投行均是力拓和必和必拓的前三大股東。類似的看法也曾經由中鋼協常務副會長羅冰生表達過,但眼下中鋼協已經無奈退隱。在鐵礦石價格戰(zhàn)中,三大礦山公司的氣勢更加逼人。 現在,淡水河谷已經開始中國“逼宮”。該公司上周在上海告訴本報,已與全球所有鐵礦石客戶達成永久性或臨時性協議,包括所有合約銷量,按其說法,第三季度鐵礦石價格將上漲30%-35%。 而面對艱難時刻,國內鋼廠爭執(zhí)再起。一些原本歡迎“季度定價”的鋼廠開始反水,一些鋼廠則在市場逼出的內斗中降價求生,還有一些原本做鋼廠的老板甚至改行做鐵礦石貿易。 一個季度即將過去,眼下國內鋼價下行,鐵礦石價格繼續(xù)上漲。舊“長協時代”還未遠去,新定價體制下的躁動已經開始。 微利背后的推手 6月1日,在力拓和必和必拓都為季度定價噤聲之時,淡水河谷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羅杰 安乃利卻在上海宣布,鐵礦石定價方式已經從現有合約價格體系,過渡到指數定價體系。 這是淡水河谷自己的一套定價體系,他們有一套自己的計算公式,根據新季度開始前一個月時的價格指數的三個月平均值,來制定季度價格。而這是自“長協機制”破裂之后,三大礦山公司采取的共同措施。 相對于以前的年度價格,這個價格的透明度要高出不少。遼寧一家大型國有鋼鐵企業(yè)的副總經理說,目前國內只要與三大礦山公司協議的鋼廠都知道這個公式的計算方法,并根據這個方法推算出下季度鐵礦石的價格,準確度八九不離十。 只是海運費的漲跌尚難估計,這位副總經理的經驗是,海運費一般隨著礦石的價格的漲跌而上下波動,只不過,兩者會有10天左右的時間差。 對于下一季度再上漲30%-35%的要求,羅杰 安乃利說,這個價格不是淡水河谷要的,而是市場要的。淡水河谷鐵礦石貿易部執(zhí)行董事馬定思補充說,對于這個價格,淡水河谷并不感到內疚,應該是市場感到內疚。 上季度達成的中國進口鐵礦石價格是110美元,再上漲30%-35%將達到145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