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礦三季度要價160美元 逼近鋼企成本底線 |
在中國鋼企被迫履行三大礦提出的二季度臨時價格后,淡水河谷、必和必拓以及力拓集團隨即開始對三季度的鐵礦石季度價格展開輿論攻勢。 澳大利亞媒體稱,三大礦有意將三季度報價提至160美元/噸后,有傳言稱武鋼集團已經收到了淡水河谷的報價,賣方的定價亦為160美元/噸,這一價格僅比目前現貨市場的價格高3-6美元。但這一價格顯然要高于中國鋼廠的承受能力。武鋼的內部人士表示對此消息并不知情。 “如果真是以這個價格來賣的話,我們的板材根本掙不到錢。”一家國內中型鋼廠的進出口部人士對于160美元的價格感到難以置信。經他計算,如以目前的鋼材價格來計算,160美元/噸的協議礦意味著公司的螺紋鋼產品只能維持微利,而中厚板產品則鐵定虧損。 另一家民營鋼企的國貿負責人也有同樣感受。他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公司老板自現貨礦價漲至160美元/噸以上后就專門打電話叮囑負責原料采購的員工,不再從現貨市場采購。 雖然對于三大礦三季度定價的傳言日盛,但國內眾多鋼廠的原料采購人員均表示尚未接到三大礦任何形式的報價。“我們現在正忙著裝6月份的船,反正也是聽通知,7月份的價格還不是目前公司考慮的問題。”一家民營鋼企人士對于三季度的協議價格顯得相當悲觀,由于缺乏對價格的話語權,公司甚至并不關注季度價格的定價依據——新加坡普氏指數。 雖然對三大礦今年的蠻橫定價策略頗有微詞,但中國鋼廠似乎也能認同三季度協議礦價格的上漲。此前,武漢鋼鐵集團公司總經理鄧崎琳就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他預計三季度的季度協議價格還要上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