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一周,我將正式退出k線舞臺。回首來到期貨界的這一年,我一路跌跌撞撞,在亂世中幾經沉浮,末了,只剩一聲“千金散盡”的長嘆——我是來自上海灘的“滬金十二少”,1312是我短暫而精彩一生的代號。
去年12月18日,一根陽線開始了我的人世之旅,射手座的我外熱內冷,貴族般的氣質令人神魂顛倒,但無人知曉我站在巨人肩膀上再“攀高”的艱難。我至今難忘4月、6月市場對我們家族的洗劫,真可謂“一失足成千古恨”,而今覆水難收,舞臺下誰人能預料曾經光鮮的我會赴此熊途?
1312合約“沉浮錄”
在最初的還不諳世事的歲月,我只能追隨著別人的腳步,翻山越嶺也好,赴湯蹈火也罷。在過去的十年,我們整個黃金期貨家族步步高升,尤其2008年開始,我們身價暴增,從每克150元左右漲至近每克400元。全球貨幣大泛濫,我們相信,未來還將再登高峰。但今年4月的那次大跌幾乎令全世界震驚,也給我們潑了一盆冷水:黃金并非只漲不跌,我們也不是“常勝將軍”。
空頭們似乎扮演了十年后的“好漢”角色,它們潛伏這么多年,終成正果。談起成功,陳明亮道破了其中的邏輯,陳明亮是一家保險(放心保)公司的員工,平常與我們為友,喜歡談天說地,高談闊論。他把黃金的漲跌——我們家族的沉浮邏輯歸結于雪與水的關系。他說,雪就是基礎貨幣美元。
“2008年以來,全球貨幣的極度寬松是一種滾雪球行為,它帶來未來貨幣量比較大的預期,如果說當我們下雪量達到最大的時候,基本上也就是說我們對于未來流動性預期達到最寬松的時候。”陳明亮說,雪峰有多高,黃金的價格也被推得有多高,因為當人們知道手里握著的貨幣在貶值,他們顯然愿意持有黃金來保值。
陳明亮繼續打比方,從2011年底以來,市場對美國量化寬松(QE)何時退出就開始討論了,人們似乎感覺到春天快來了,下雪越來越少了,每當草木逢春冰雪融化的時候滋潤萬物,之后也正是蔥郁萬物生長吸納了冰雪之水,雖然我們在過去幾年放了那么多的基礎貨幣,但是當我們經濟恢復的時候,我們不用擔心基礎貨幣會帶來所謂的貨幣泛濫,因為我們經濟的恢復能夠吸納這些貨幣。
從冬天到春天,真是兩個天地。可以看到,機構投資者紛紛撤出避險資產尤其是撤出黃金,轉向其他資產,以美股為例,道瓊斯工業指數已經上漲超過22%,而紐約黃金期貨價格則從最高每盎司近1700美元跌至目前1200美元附近,跌幅近3成。
從近一年的美國經濟數據看,經濟復蘇并不一帆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