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份時因美聯儲宣布結束量化寬松政策(QE),而差不多同一時間日本央行亦宣布進一步推行QE使美元走勢轉強,令金價出現急跌并跌穿每盎司1180美元支撐位。雖然其后補倉潮使金價反彈至近每盎司1200美元水平,但市場再次借瑞士黃金公投失敗而做空金價,使金價急速跌至近每盎司1150美元水平。
瑞士黃金公投只是炒作借口。即使投票通過,瑞士央行一年平均要買入300噸的黃金(相當于全球一年10%~11%的礦產量),市場也能消化這部分額外需求。所以,縱然公投獲通過,金價充其量也只是先升后降。公投失敗后,金價再次跌穿每盎司1180美元支撐位。
雖然踏入12月的首個交易日眾多商品價格從低位反彈,而印度取消80∶20黃金進口限制措施,亦令金價每盎司暴漲50美元,重返每盎司1200美元水平,但此趨勢或不能長久。
今年早些時候,金價長期在每盎司1200美元~每盎司1400美元之間的范圍內振蕩,支撐位雖鞏固但反彈浪頂卻不斷向下,技術上稱作“下降三角形”。通常“下降三角形”出現一段時間后,價格走勢會出現強勁及較持久的單邊行情。在金價的層面上,這個單邊行情是明顯向下的。
所以,若單從技術分析,預計國際金價在今年年底前或可能會下試每盎司1100美元水平,而2014年全年,國際金價平均約為每盎司1270美元。我們也不看好2015年金價表現,基于美國明年開始加息、美元持續走強及美國股票市場不會出現大幅下跌等預測,估計2015年黃金的平均價為每盎司1175美元。
那么每盎司1100美元的金價對礦業會有什么影響呢?
今年當金價在每盎司1200美元~每盎司1400美元范圍振蕩時,礦業已經開始采取削減開支的措施,包括減少人手、停止勘探及盡量增加生產量來降低每盎司的生產成本等。對于金礦業來說,今年第三季度已經是連續第五個季度整個行業的生產成本錄得按年下跌。
不過,若從削減成本的力度來看,金礦業卻似乎仍需多加努力。今年前3個季度,行業的平均生產成本按年錄得只有5%的減少,下跌幅度不及金價跌幅。
我們預計,2014年行業的平均總成本(包括管理層薪酬、前期資本投資、可持續資本投入等開支)為每盎司1200美元。如果金價跌至每盎司1100美元水平,估計行業內近60%的金礦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這并不代表那60%虧損企業的產能會全部停工,但各位可以此來了解金礦行業目前面臨情況的嚴峻程度。
若金價跌至每盎司1000美元,全球大約75%的金礦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屆時相信很多礦產商會下定決心,將高生產成本的項目停掉,而且為了生存,很多金礦公司也將會被迫合并。長遠來說,這或許是個中國企業去海外參與收購及合作的良機。
近期國際油價下跌,相信對不少金礦商來說有助于每盎司的平均生產成本進一步加速向下。不過,能源開支平均占礦山總生產開支的16%,影響始終有限。
最大的問題當然是金礦公司已經自去年開始大幅削減勘探及尋找黃金蘊藏等相關開支。畢竟西方的礦業管理者通常先摸清模型的準確度才開始采掘,一般在工作流程快且運氣好的情況下可能也要花5年~7年的前期工作時間,才開始正式投產。不難想象,這將會令未來的金礦生產出現青黃不接的情況,埋下了日后金價因供應短缺而牛市回歸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