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初,當整個黃金市場洋溢著連續9年上漲的大利好,當投資者仍沉浸于年度收盤漲幅和年度均價漲幅分別為24.6%和11.6%的喜悅中,當投資機構紛紛拋出不同于往年的樂觀預期時,作為業內人士的柳宇寧坦言自己所感受到的卻是對未來一年金價面對不確定性的一種隱憂。
“不確定性或者說復雜性本身就是對金融市場的詮釋。”經易金業副總經理柳宇寧日前對記者表示,救市政策的不確定性多帶來的另一個后果倒是相當清晰:金融危機的解決是以政府信用為企業信用買單,這成為未來主導黃金升勢的主導力量。
世界黃金委員會(WGC)日前發布的各國政府及國際組織3月份黃金儲備量情況(以去年年底為基準)表明,去年全球各大央行增持黃金儲備的速度創下了196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黃金價格持續上漲時間創下90年來的新高。據WGC稱,美國以8133.5噸高居榜首。中國排名第六,是黃金儲備最多的發展中國家。目前,中國的黃金儲備量約為1054噸,以我國13億人口來算,平均每人約0.81克。
信用貨幣體系動蕩支撐金價“高位”運行
十幾年前,人們沒有想到黃金市場會出現這么大的變化――黃金10年變成銅“曾經是當時新聞的標題。當年更有人驚呼,“黃金已經成為像白菜、大蘿卜一樣的一般商品”。當美國經濟表現如日中天時,以美元為中心的貨幣體系看似穩固而強大,黃金則完全成了一個被打入冷宮的“棄兒”,在當時各國央行拋售黃金達到了一個歷史高潮。
“但是,2001年美國9?11受襲事件和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則使這一形勢發生逆轉,黃金的價值再次被發現。”北京黃金經濟發展中心專家委員會秘書長劉山恩日前撰文指出,黃金社會權勢得以強化,引起了投資者市場預期由空轉多,使黃金市場由熊轉牛,這個黃金牛市從2002年開始至今已經持續了9個年頭。伴隨著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以及美元貶值壓力的日增,有全球政治、經濟變化“晴雨表”之稱的黃金市場日益受到關注。
如果說過去10年原油是大宗商品價格的領軍者,那么今后10年這一地位將會被黃金所替代。經易集團旗下的經易金業公司3月24日發布的《經易2009~2010年度黃金市場研究報告》指出,經濟危機所暴露出來的以美元為主導的貨幣體系問題和為了治理經濟衰退所導致的貨幣濫發形成主權違約風險的問題,使得黃金的避險地位得到了增強,這是黃金價格居高不下和延續上漲的主要動力。該報告提到,在大趨勢上漲的格局中,強勢整理伴以突破上漲將成為年內金價的兩大主題。這是自2007年以來經易金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