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變軟黃金走俏 |
在“貨幣錨”缺失的市場中,全球金融資本不約而同地轉向黃金、白銀以及大宗商品,硬財富成為全球資金的避風港。 今年1至11月期間,金價由每盎司1000美元步步突破至1400美元,屢創歷史新高。中期期貨交易員稱,黃金的走強是匯率波動和避險需求共同作用的結果。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則判斷,黃金終究不可能成為今后最搶手的投資品。“第一,極端避險的行為不會持續;第二,黃金消費的市場動力主要來自于悲觀的預期,一旦這些預期發生變化,屆時金價泡沫會立刻破裂;第三,并不排除黃金價格被故意抬高的可能性。” 與此同時,有色金屬也漲勢凌厲。其中,銅材需求旺盛,鋼鐵價格持續走強,并被外界繼續看高。 來自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兼大宗商品主席李晶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當海外投資者向我征求投資建議時,我的思路是鑒于中國對大宗商品的依存度,當全球金融資本追捧大宗商品尋找硬財富的時候,就相當于搭了中國經濟增長的便車,中國將來勢必需要購買這些上游資源。因此我會建議“買中國所缺的東西,將來會有好的收益“。” 無人接力“貨幣錨”,導致大宗商品風頭正勁,卻鮮有人注意到背后的投機因素和泡沫破滅的風險。 “今年以來,大宗商品的漲幅顯得似乎有點不合理,盡管其中有需求的支撐,投機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加拿大出口發展公司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師賀彼得在接受記者專訪時預計,2011年中國對大宗商品的需求將有所放緩。 誠然,美國作為一個主權國家,外界無法限制其采取降息政策來化解通縮風險。但美國定量寬松的貨幣政策無法達到所預期的資產價格修復、解決就業的效果,反而給其他國家造成了巨大的麻煩。 外界對于美元的不信任與日俱增,對于美聯儲的批評來自四面八方。據悉,包括斯坦福大學經濟學教授邁克爾·波斯金在內的23位資深學者、專家和投資人給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寫了一封公開信,呼吁“重新考慮并且終止”該寬松計劃。 專家表示,如何避免“貨幣錨”國家利用自己的貨幣霸權優勢過度維護本國利益而傷害他人,需要在國際合作的框架下解決。“只有當美國經濟的基本面復蘇,美國承擔的全球經濟的貨幣錨機制才會發揮積極作用。”孫立堅說。 安邦咨詢董事長兼首席研究員陳功還補充道,在這一過程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機構應發揮更多積極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