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未來商品市場真正“主角” |
發布日期:10-12-01 08:45:40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期貨日報 作者: |
隨著11月紐約期金連創新高,沖破1400美元/盎司,黃金再次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同時對其未來趨勢也產生了極大爭議。爭議的焦點是:黃金已處在“大泡沫”之中嗎?黃金會重新成為貨幣嗎? 金融大鱷——索羅斯放言“黃金是終極的泡沫”,理由是“金價可能繼續上漲,但其攀升態勢并不安全,而且肯定無法一直延續下去”。巴菲特表示,把世界上所有已開采的黃金堆積起來,也就是一個不到67立方英尺的“金屬塊”。按目前的黃金價格,這個“金屬塊”可以換全部的美國耕地,再加上10個埃克森美孚,再加上1萬億美元現金。你愿意選哪一個,誰能產生更多價值? 也有很多知名投資人士并不認同。比如羅杰斯近期表示,貴金屬市場未來5—10年還會異常火爆,因為現在只有非常少的人持有黃金,而當大多數人都不擁有某種資產時,他們怎么也看不到出現“泡沫”的理由。 近期,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保爾森基金、杜拉基資本管理公司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監管文件顯示,黃金投資是他們的最大投資。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更是提出應考慮重新實行經過改良的全球金本位制。在種種質疑和爭議聲中,黃金價格卻扶搖直上,不斷創出歷史新高。溫故而知新,對比一下黃金30年前經歷的那一輪超級牛市,有助于我們更清醒地認識它的未來。 30年前超級牛市的動因 在金本位制度和布雷頓森林體系下,黃金充當一般等價物或準一般等價物,各國政府努力維持黃金價格穩定。1833—1923年,國際黃金價格大致穩定在20美元/盎司左右;1923—1968年,黃金價格圍繞在35美元/盎司上下波動。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后,黃金開始了非貨幣化的改革進程,1971年至1980年不到十年的時間,金價從35美元/盎司上漲到852美元/盎司,漲幅高達2300%,在其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長期被壓抑的黃金需求迸發。20世紀中早期,黃金一直受到各國嚴格管制,金價長期被人為控制。70年代初,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壁壘造成黃金幾乎沒有流動性,市場機制被嚴重壓抑。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中,黃金是穩定這一貨幣體系的最后屏障,它的價格及流動仍受到嚴格控制,各國禁止居民自由買賣黃金。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后,浮動匯率制度登上歷史舞臺,黃金的貨幣職能嚴重削弱,作為儲備資產的功能凸顯,各國紛紛增加黃金儲備。1978年,黃金非貨幣化正式明確,成為了可以自由擁有和自由買賣的商品,流動性大大增強,全球抑制了30多年的消費需求和投機需求得到釋放。從供需角度看,政府黃金儲備的增加和人們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