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回調帶來中期買點 寬松政策將是大漲信號 |
由六大貨幣組成的美元指數,歐元占比最大,高達57.6%,加上同屬歐系貨幣的英鎊、瑞士法郎分別各占11.9%和3.6%。因此,美元指數的漲跌,除了反映美國經濟基本面之外,也密切勾連著歐洲經濟的景氣循環。過去一個月美元指數在因歐債危機再次升溫而“被上漲”,是再好不過的證明。 歐元區的政治和經濟近一個月來可謂利空頻傳,先有法國總統選舉爆出冷門,反對縮減開支的左翼社會黨領袖奧朗德入主愛麗舍宮,為德、法兩國的未來合作模式埋下變數。后有如同一出八點檔的電視肥皂劇的希臘國會選舉,雖然情節無趣且不斷重復,卻因為六天后的重新選舉結果在某種程度上將決定歐元區的命運而逼著地球人不得不耐著性子看。唯一讓世人欣慰的,是5月底以60%的公投贊成日前提出的歐洲財政公約的愛爾蘭。 今年第一季度歐元區經濟零增長,“問題五國”中,除預計6月21日才將公布數據的愛爾蘭外,已公布的皆無一幸免,落入衰退境地,希臘衰退幅度更是高達6.2%。歐元區整體失業率高達10.4%,其中,希臘及西班牙失業率高達20%、24%,歐元區5月采購經理人指數由上個月的45.9持續下滑至45.1,連續8個月落入榮枯分界線的50以下。正是因為歐洲情勢的危急,才讓美元指數在5月初突破80大關后一路勢如破竹直到83.54,突破2012年初的81.5及2011的81.3高點。回望美元指數走勢,2008年以來曾經兩度升至88以上:第一次是雷曼兄弟破產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第二次則是在2010年6月歐債第一次爆發引出希臘退出歐元區的疑云。 由于目前全球投資者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美元指數不漲反跌的幾率可能更大。根據金融市場的慣性來看,除非未來全球發生更大的政治經濟事件,比如希臘退出歐元區的猜測真的發生,才可能令美元指數再度攀上高峰。 回到美國經濟本身來看,更不支持美元指數的進一步上漲。今年以來,房地產及就業市場數據的改善,再加上一連串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讓人樂觀期待美國經濟正在加快復蘇腳步,但是這樣的預期在近來受到了極大挑戰。 美國第一季GDP增長僅2.2%,近期公布的修正值在政府開支減少及廠商增加庫存意愿不高的情況下,進一步下修至1.9%。5月公布的非農就業人口僅增加6.9萬人,遠不如預估的15萬人,更糟的是,4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加數也由11.9萬人下修至7.7萬人。美國經濟重中之重的就業市場數據已出現疲態,估計未來將很難為個人消費動能提供助力,甚至原本復蘇跡象明顯的房地產市場也傳出后續無力的信號。 另一個過去幾個月鮮有人討論的美國財政赤字問題,未來也將成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