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金創歷史新高 再現“無影手” |
金融市場上經常聽到這樣匪夷所思的談話,當某股票逆勢上漲之后,路人甲會說,“因為巴菲特買了。”當該股票價格暴跌,路人乙又說,“因為巴菲特減倉了。”人們總是喜歡將某些資金勢力的作用“神秘化”,這種“神秘化”最近傳到了創出歷史新高的黃金市場。 截至昨日發稿(北京時間21:50),倫敦現貨金價盤中創出歷史新高——1251.35美元/盎司,刷新其在5月14日創出的1249.62的高點。 “神秘買家”的刺激 “外盤金價上漲那么多,據傳國際上有神秘買家囤積黃金。”一位投資者對消息十分敏感。 該投資者隨即拿出“鐵證”,他給記者發來了一個網絡鏈接,其中的“西方權威媒體”稱,市場傳聞某大型、長線宏觀基金正在通過數家銀行買入黃金,這一傳聞推動黃金期貨大幅走強,甚至刷新歷史新高。 就在國際金價到達1250美元/盎司之前,國內一家大型黃金投資機構甚至還以“傳聞令黃金貼近歷史高位”為題做了一個評論,稱該消息在刺激期貨金大幅走高的同時,也推動現貨金達到歷史高位附近。 “這個神秘基金買黃金的消息難以證實,不過金價短期飆升還是由市場恐慌造成的,因為周邊市場情況都不好。”經易金業分析師顧海鵬告訴記者。 他說:“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令全球股市、大宗商品在內的資產價格全線凋零,只有黃金和美元成為堅實的可買入資產,因此分流了部分資金。” 傳聞存疑 不過,歐美貨幣匯率的對比,實則是歐美經濟的對比,在歐債浪潮不退的情況下,美元資產對資金的吸引力逐漸顯現,其避險作用往往更甚于黃金。 這就暴露出該傳聞的一個疑點:既然美元資產甚至比黃金更有優勢,機構在1200~1250美元的高位區間買入黃金,顯然不如買入大量的美國國債更劃算。顧海鵬表示,“美國國債的市場容量比黃金市場可大多了,實際介入美國國債的資金更多。” 例如僅在國債拍賣方面,本周市場人士就要為總額為7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作準備。美國政府本周二發行360億美元3年期國債,周三將發行210億美元10年期國債,周四將發行130億美元30年期國債。 此外,從進場時機上說,傳聞中的神秘基金也不太可能在此時買入巨額黃金。因為僅憑一個基金難以在短期內繼續推動高處不勝寒的金價,且在傳聞中,該基金買入的還是銀行渠道的現貨黃金,杠桿比例低甚至可能無杠桿機制,在金價的歷史高位附近購金,需要占用巨額資金。 經易金業提供的數據亦不支持在歷史高位買入黃金,其統計的黃金與有色金屬、原油、股票等資產價格的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