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是信用貨幣的DNA! |
發布日期:11-08-19 08:39:01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騰訊財經 作者: |
在世界歷史上,不少帝國令人稱贊而又匆匆消失。但在人類發展的悠悠長河中,一些東西顯耀一時,也凝固著一個難以磨滅的瞬間,可嘆的是,它們從未消失。這個東西就是貨幣。 1984年,在中國安陽發掘出一個古墓,墓主人手里握著一枚金幣,金幣直徑2.2厘米左右,正面是人頭像,兩側有十字架;背面有勝利女神像,手持一立十字架的球體;左右兩側分別寫有銘文。后經專家鑒定,此金幣為歐洲東羅馬帝國福克斯鑄造的金幣,其鑄造年代為公元602-610年之間,距今已有1400年。 能夠促使1400年前連接東西方文明的,不只有人類勇于探索的天性,還有那些能夠傳承千年,寄托歷史的人類交往及展現文明的工具。試想,如果墓主人手上握著的是一本書、一份協議、一張地圖,或許早已灰飛煙滅。是什么力量,讓1400年前的,與世隔絕的人們之間,崇拜著同樣的東西,并用同樣的東西溝通、見證、交易,甚至是戰爭。這個力量叫“黃金的信用”。 信用這東西就如同血緣,最后能夠保證其傳承的,是DNA。沒有寄托和保證的信用就不是信用,承諾和制度是信用發揮作用的環境,而非根基。千年以前,黃金就已詮釋了信用的傳承。 信用貨幣缺少什么? 除了閱讀歷史,我們很難想象一個沒有錢的世界,而紙幣首先是紙,其次才是幣,我們之所以相信它,是因為它濃縮了“信用”,它代表著許諾和執行。自從2001年末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外匯儲備一詞便“不絕于耳”。累積到今天,中國握有的美元儲備已經超過3萬億,美國是非常自由的市場,美國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被認為是信用度最高的國家,但中國握有的美元在美國市場上被動消費,指定性較強,自由度偏低,能購買和投資的東西寥寥無幾。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中國握有的美元資產受到了極大沖擊,也正是在這個時候開始,中國領導人及社會各界開始關注中國美元資產的安全,并屢次呼吁。為什么千年之前的貨幣(金幣)可以跨越地域和民族,并受到他國的歡迎和渴求,而如今的貨幣(美元)則成為一種被動和強制,人們對其擔心、抵觸,又無能為力。我的回答是,信用的環境和承諾沒有變,但根基早已破壞。 貯備信用貨幣跟儲備糧食、煤炭、木材等比起來,確實方便不少,但儲備信用貨幣的目的并不是完成某項任務,信用貨幣的終極作用就是能夠在任意時間內,自由、充分的轉變為滿足其生存、發展的資源。隨著工業社會和信息時代的來臨,發展過度的“信用”體質讓人們擔憂這種轉換的公平性,與握有其他生產要素的人們相比,握有信用貨幣資源的人們總是站在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