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金價暴跌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 |
4月15日,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期貨合約價格暴跌9.27%,創下20世紀80年代以來最高單日跌幅。加上此前一周金價及其他大宗商品的下跌,一輪整體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跌之勢已然形成。市場尤其是期市一片恐慌。 國內方面,4月15日和16日,上海黃金交易所連續兩天發布《關于做好市場風險防范工作的通知》,表示由于受國際因素的影響,金銀價格跌幅較大,市場風險加劇。提醒各會員單位做好風險控制工作,并及時提示投資者提高風險意識,合理控制倉位,理性投資。上海黃金交易所同時表示,若黃金、白銀風險狀況進一步加劇,交易所將根據市場情況采取適當的風險控制措施,防范市場風險,維護市場穩定,最大限度保護投資者利益。 國際上,因金價暴跌引發的還有其他大宗商品價格的大跌,比如紐約白銀價格在近兩個交易日最大跌幅超過14%。而截至15日下午1705分,紐約原油下跌2.92%,倫銅下跌2.47%。 目前來看,這一輪因金價暴跌帶來的大宗商品價格暴跌正在快速蔓延,其影響與危害一時之間還無法預計,但從上海黃金交易所15日、16日接連兩天發布的通知中的表述變化,就可見形勢有何等的突然與急迫。在通知中,上海黃金交易所從15日提示投資者“理性投資”到16日變為“謹慎投資”。 對于此次金銀等大宗商品市場的全線暴跌,市場給出了“美國經濟數據不理想”、“塞浦路斯的前景仍難樂觀”、“中國經濟增速低于市場預期”等諸多解釋。但到目前為止,都無法從根本上解釋。 另一個流動性的解釋或許更應引起投資者的重視,那就是以美、日為代表的全球寬松貨幣政策已經走到極致,面臨退出選擇。 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情形來看,近五年多的全球貨幣寬松環境尤其是美、日的持續寬松一直未停,雖然在某種程度上對于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復蘇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同期給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帶來的流動性過剩壓力及通脹壓力也一直未散去。 如果此輪金價暴跌果真是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牛市結束的信號,則意味著在未來較長的一段時期,包括石油在內的其他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也將步入一個下跌通道。若真如此,則會帶給與大宗商品相關的產業鏈的方方面面諸多連鎖反應。比如石油價格的下跌是否會降低全球通脹的壓力?比如銅價格的下跌是帶給相關產業鏈壓力還是機會?比如鐵礦石價格的下跌是否有利于國內鋼企的結構性調整與重組并購? 諸如此類的連鎖反應,可能在未來的一段時期就會隨著國際大宗商品的下跌而一一顯現。此外,還要警惕大量資金從大宗商品退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