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客戶被“強平” |
發布日期:11-06-27 14:34:13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證券市場周刊 作者:李欣 |
生的“遭遇”僅僅是個人貴金屬投資的個案。但一段時間以來,還有更多“彭先生們”只是憑借聽說“炒”貴金屬掙錢,在并不充分了解游戲規則的情況下就草率進入了市場,甚至連銀行代理貴金屬T+D業務的具體交易細節都不了解,最終只能以虧損收場。 目前國內銀行推廣黃金T+D或白銀T+D的業務模式是:總行會向各分行下達各項指標(如金額量、客戶量等),各分行再下達到各支行及代理點,各支行或代理點再分解到具體業務人員,并以此作為對員工業績考核的一部分。因此,降低保證金水平、降低手續費等推廣方式應運而生。 上海黃金交易所在“五一”長假后的內部文件中,以“點名”方式對三家貴金屬交易量名列前茅的商業銀行提出警示,督促其注意排查自身交易系統故障,嚴防交易風險。 據了解,由于白銀市場波動引發的交易爆倉、交易系統故障等問題已受到了監管部門的重視。“短期內會影響一切新業務的開展,監管部門會重新審視除價格波動以外的其他風險。”某商業銀行人士坦言。 某貴金屬交易員直言,由于參與貴金屬T+D品種交易是“高風險、高收益”的保證金交易模式,作為專業理財品種,它不宜成為非專業人士的投資選擇。以白銀現有的價格、特性,它并不宜成為大眾長期持有的資產,也不能作為抵抗通貨膨脹的投資。且在短期市場波動頻繁的情況下,缺乏經驗的個人投資者更不適宜介入白銀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