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炒金平臺暗藏貓膩 透視四大最常見“黑洞” |
道,作為XX金匯投資有限公司的投資顧問,可以拿到傭金返還。所謂傭金,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一手單,平臺上扣了買賣5個點的點差費用,也就是50美元(因為做的是倫敦金,是以美元來結算的),再加上50美元手續費,加起來100美元,全部在客戶下單的時候從客戶的賬戶上扣出。客戶下單賺取的錢有很大部分被點差和傭金收走,真正能夠盈利的情況很少。200美元的盈利,100美元已經被扣,客戶的凈利潤是100美元,然后返還投資顧問50美元傭金提成。因為是24小時交易,操作手數越多,投資顧問和公司就可以賺更多的錢,而客戶因為頻繁操作,都是以虧損或者爆倉收場。 交易平臺賬戶在行情波動大時登不上去 另外,除了以上兩種情況外,部分炒金公司為增加自身盈利,會因占據客戶信息不透明的優勢,增加交易手續費以及點差。甚至,有的交易平臺會在行情波動較大時,從技術上干擾交易平臺正常使用,或許會出現因軟件問題而導致交易賬戶登陸不上去的狀況。 據中新網金融頻道了解,每個“黃金公司”都會先給記者發個交易軟件,和股票操作基本相似,而且盤面都有即時信息和價格變化等。但很多類似交易軟件系統是人為控制,盤面價格變化可能是假的,收多少手續費,到底是漲了還是跌了,都是公司說了算。據悉只有有位廣州投資者16萬元炒金剩下4萬元,正是這種情況。 國內正規黃金交易機制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很多選擇炒金的投資者均有考慮到國內目前的投資品種的回報率并不理想,比如股票及期貨市場低迷持續,銀行理財產品收益低而且限制多,回報率也跟不上CPI。所以選擇黃金投資是為了更高的回報率。 但是之所以投資者選擇黃金交易平臺,據業內人士透露,是因為相對炒金平臺,我國兩大交易所的黃金交易模式都存在一些主要的不足情況: 一、兩大交易所都采用集合競價、撮合成交的交易機制,與國際黃金市場相對脫節; 二、兩大交易所的黃金投資品種不能提供24小時連續交易,致使國內黃金價格常出現跳空開盤現象,投資者無法全方位地抵御不確定風險; 但是為什么國有銀行交易平臺得不到投資者的重視?該業內人士解釋道,因收費過高且使用不便。不少投資者為節約黃金交易手續費用,而選擇了黃金交易平臺 目前除中行、建行、農行外,國內大中型商業銀行以及眾多地方性商業銀行均已開通代理上海黃金交易所貴金屬業務。尤其在各家國有銀行推出“紙黃金”交易系統后,銀行的角色不僅僅是產品的銷售商、交易服務商,而且逐漸向做市商制度靠攏。 以黃金遞延業務為例,為拉攏客戶,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