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做市商制度呼聲再起 |
國際金價2011年四季度以來大幅波動,讓黃金避險功能遭質疑,國內的交易量也一度萎縮,不過2011年12月底以來,隨著金價逐步攀升,投資者也在重新進場,交易量攀升。 一家大型銀行貴金屬部負責人1月12日稱,去年該行黃金交易額超過1.7萬億,同比漲幅超過300%,國內黃金投資仍在快速擴張,前期交易量萎縮,不是投資熱情減退,更多表現了市場的觀望情緒。 不過市場對黃金的預期確實發生了逆轉。 此前黃金被認為是避險保值的最后堡壘,國際金價多年來單邊上揚,但2011年黃金是高位震蕩,該負責人預期2012年黃金走勢持續向上的方向不變,但會有寬幅震蕩。 雙向波動 1月12日北京時間18點20分,國際現貨金報每盎司1651.52美元,守住200日移動均線上方,2011年12月底,金價曾失守該均線。 經歷去年9月及12月的大跌后,黃金走勢的強勁再次給市場希望。 上海黃金交易所周報數據顯示,雖然2012年第一周的黃金交易量相比上周仍有超過50%的下降,但黃金月度的交易額已從2011年10月的低點攀升,在經歷9月大跌后,金交所10月黃金交易量只有535噸,環比出現43%的下降。不過,經過11月的修復,12月已重回近千噸的交易規模,達到990噸。 在黃金實物投資增加的刺激下,多家銀行去年也首次開啟了黃金同業拆借業務。1月12日工信部公告顯示,2011年1-11月黃金累計產量323.36噸,同比增長4.85%。據了解目前國內黃金的需求量超過700噸,因此除了進口黃金外,銀行間的拆借量也在增加。以工行為例,拆借業務去年剛起步,拆借黃金近10噸。 興業銀行資深黃金分析師蔣舒認為,國內黃金投資增速仍然很快,去年四季度的交易量萎縮,除了價跌的原因,可能還有銀行營銷力度減弱的因素,前三季度,多數銀行全年黃金營銷的目標都已達標,10月有一個自然放緩的過程。 伴隨去年黃金投資高速增長,黃金走勢也引發了市場的巨大分歧。比如一般認為黃金與美元走勢反向,但去年三四季度金價的表現,用這種邏輯解釋不通——7月9月初金價攀升到1900美元的過程,美元指數也并未相應下跌。 “因此不少機構傾向于認為,四季度的金價與美元的走勢是正常的,而去年7、8月份的那一波則是反常現象。”蔣舒說。 前述負責人也認為,影響金價的因素確實變得更復雜,有時金價追隨大宗商品走勢,去年還會摻雜一些對沖基金套利的因素,投資者需改變以往的單邊預期。 做市商呼聲 金價走勢更加復雜,目前金交所撮合交易機制顯然還有待改進,比如市場呼聲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