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正是多年不遇的黃金價格暴漲期,鮑女士正巧在去年年底購入了數百克金條,于是打算拋出實物黃金賺取差價。不料,她先后兩次前往“中金黃金”,將同一款、同一批次的“鴛鴦條”辦理回購手續,卻被告知金條的成色有2%以上的出入。帶著對黃金交易的專業性質疑,鮑女士近日向晨報記者進行了投訴。
消費者遭遇:
同款金條測出兩種成色
鮑女士自稱,去年年底,她購買了200克某公司出品的“喜結連理”投資金條。在銷售商提供的金條憑證上,寫明了該金條的成色為“四九金”。今年4月,得知國際黃金價格出現了史上罕見的暴漲行情后,鮑女士決定分批出售這批投資金條。但由于當時銷售金條的商家沒有回購業務,經過咨詢,鮑女士便找到了河南路上的“中金黃金”旗艦店,準備在這里將金條拋售。“5月份我第一次去,賣了100克的金條,當時他們就說我的金條成色沒有那么高。”據鮑女士回憶,回購柜臺的工作人員對她帶去的印有鴛鴦圖案的金條進行了仔細測定,分量沒有偏差,但成色卻只有97%。鮑女士起初對這一成色鑒定提出懷疑,但工作人員指出,她所購買的金條并非“中金黃金”所生產,所以只能以現場測定的成色來交易。考慮到金條已經被熔化,鮑女士只得接受對方的報價,按97%的成色標準賣出了金條。
前天,鮑女士第二次帶著剩余的部分金條來到同一家“中金黃金”。這次的檢測結果讓鮑女士大跌眼鏡,因為同樣的“鴛鴦條”,上次檢測的成色只有97%,但這次的檢測結果卻達到了99.98%,接近“四九金”的標準。鮑女士當場質疑,是“中金黃金”的工作人員在上一次的成色測定中出了差錯。否則的話,同一款、同一批次的“鴛鴦條”,在同一柜臺接受檢測,絕不可能出現如此懸殊的成色差別。
回購方解釋:
彩金最易出現成色波動
昨天中午,記者來到了“中金黃金”旗艦店,該店店長王彥表示,“中金黃金”是目前國內唯一具備回收合法實物黃金的商家(除了“原購原賣”的商家之外),由于消費者的黃金來源復雜,所以必須采取當場測量的交易模式來規避風險。“她的確來過我們這里兩次。”王彥告訴記者,在辦理金條回購交易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曾經明確提醒過鮑女士,其所持有的金條上有較多彩金裝飾,而這些彩金圖案所使用的材料并非黃金,所以肯定會影響黃金的實際成色。“當時,她是簽字同意了我們的交易模式,我們才將金條熔化后進行成分檢測的。”王彥稱,該店使用的儀器是價值20余萬元的金屬檢測儀,檢測結果的可靠性也是有保證的。第一次測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