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投資現“盤中盤”交易 灰色地帶難追究? |
廣州市就有幾千名客戶。天河區的黃先生說:“是否違規不要緊,能賺到錢就好”。 各方回應 灰色地帶 交易所難追究? 金交所新聞發言人童剛在接受本報記者問訊時表示:并不知道這家廣州公司的違規操作與處理進程;只有一定數量的投資者投訴會員單位違規時,金交所才會做調查。但他也表示:按照金交所規定,會員企業是需要在金交所的交易平臺上做投資的,不能擅自修改程序與軟件。 而記者多次致電該公司,其負責宣傳工作的行政部黃經理始終閃爍其詞:“我認為我們的業務是被允許的。”記者指出:“私自設盤的系統風險有多大?”黃小姐的答復是:要研究一下決定。 早在1年前,上海黃金交易所就要求廣州會員企業的投資者均去銀行平臺參與交易。但該公司業務員至今仍在勸說在銀行系統里正規買賣T+D的顧客到自己公司去做“盤中盤”交易。 招商銀行的李春晨經理認為:目前,只有黃金T+D與黃金期貨,是合規的放大功能黃金投資品種;“盤中盤”雖然違反金交所規定,但至今沒有監管部門對于這類私自設立投資平臺加以控制。投資者最好自己小心。 小貼士 “盤中盤”與 正規盤區別何在? 記者了解到正規的操作渠道與所謂的“盤中盤”具有極大的“外貌”差異。首先,90%以上的正規炒賣公司交易均在商業銀行平臺進行;投資者還要與商業銀行簽約。 再者,無論是上海黃金交易所的T+D產品,還是黃金期貨,均是10倍放大制度,其他倍數操作的公司一定不正規。 最后,正規黃金公司都會采用上海黃金交易所指定的操作軟件,報價更新也與上海黃金交易所同步。 “盤中盤”風險提示 與上海黃金交易所的公開交易規則背道而馳; 沒有機構監督該企業的交易系統,如果企業私自篡改設置,投資者也無計可施; 該企業的內部投資者數量有限,流動性不強,一旦金價暴漲暴跌,而該企業又沒有充足的資金來運作,投資者就面臨“爆倉”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