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投資中的“美麗謊言” |
發(fā)布日期:11-06-01 08:39:27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南方周末 作者: |
白銀市場波動性極大,甚至被描述為“投機者的操場”。為了避免白銀交易成為中小投資者的投資陷阱,本報記者采訪整理了一些關于白銀投資中的“美麗謊言”。 謊言1 白銀漲價是因為市場供不應求。 金融投資理財周論壇:黃金白銀盛宴是否終結? 白銀技術分析:維持區(qū)間震蕩 走勢或遜色于黃金 方向看準"80后"炒白銀T+D 一個月不到狂賺8萬元 白銀急跌后陷入困窘 宋鴻兵和“白銀全民戰(zhàn)爭” 在工業(yè)應用領域中,白銀過去主要用于攝影沖印,隨著數(shù)碼技術流行,這一市場已經基本消失;現(xiàn)在主要用于部分汽車和電子工業(yè)。 過去幾年中,由于工業(yè)領域內白銀供應過剩,許多白銀生產企業(yè)一度處于虧損和破產邊緣。這一供大于求的格局至今未變。 而在白銀期貨市場中的價格漲跌,由于復雜的杠桿和對沖組合,其交易規(guī)模已經遠遠脫離了現(xiàn)實中的應用規(guī)模,不應將之視為真實需求的反應。 謊言2 白銀和黃金一樣,因為有貨幣屬性而具備保值和升值功能。 在歷史上白銀確實承擔過貨幣功能,但是自20世紀初金本位體系確立后,白銀就已經基本退出了貨幣角色。而黃金則在后來的國際貨幣體系中,繼續(xù)與美元一起承擔著“國際貨幣”的功能,成為各國央行的貨幣儲備之一。 由于黃金與大宗商品都具備對沖貨幣與通脹波動的功能,在因貨幣超發(fā)而引發(fā)的通脹周期中,黃金、原油及大宗商品都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上漲,作為工業(yè)貴金屬的白銀價格自然也會跟著上漲。 在這個意義上而言,白銀價格上漲的價值基礎,是所有期貨產品都具備的“對沖通脹”的功能,而不是黃金獨有的貨幣保值功能。 明白了這一點就會知道,在期貨市場中炒白銀和炒大豆、炒期銅并無不同,國際期貨市場中的實際操盤者也決不會因為白銀的所謂“準貨幣屬性”而對它高看半眼。 謊言3 近期銀價暴漲,是因為白銀的“貨幣化回歸”。 有市場人士認為,白銀與黃金在過去數(shù)千年中的價格比一直是16∶1左右,只在最近一兩百年內突然跌至60∶1的“不合理區(qū)域”。并因此將近期銀價暴漲視為白銀的“貨幣化回歸”,甚至認為金銀比價會再度回到千年之前的所謂“合理比率”中去。 這種說法的誤區(qū)在于:不承認白銀對黃金比價的大幅下跌,正是白銀本身從“貨幣金屬”轉型為“大宗商品”的現(xiàn)實反映,同時將大宗商品的價格波動與貨幣保值功能混為一談。 前期國際銀價的暴漲,原因在于與其他大宗商品相比,白銀由于產量極低,市場規(guī)模過小,因此更具投機性,價格波動遠超其他商品期貨品種。 這就跟股票市場上小盤股更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