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黃金交易所被禁 紙黃金去向成謎 |
2011年12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率五部委重拳出擊,下發了《關于加強黃金交易所或從事黃金交易平臺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以穩定黃金市場。 《通知》宣布,除上海黃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外,任何地方、機構或個人均不得設立黃金交易所(交易中心),也不得在其他交易場所內設立黃金交易平臺。 “中國現在在民間擁有的黃金超過8000噸,每噸成本價按3億元算,就有超過2萬4千億元的黃金儲備在民間,如此巨大的市場規模,黃金作為重要的金融貨幣,一旦這個市場亂了將會危及國家貨幣金融體系。”博銀貴金屬投資公司總經理、首席分析師王瑞雷表示。 一場圍繞黃金展開的整肅風暴,正全面展開。分析人士認為,銀行或將成為此次黃金市場整肅的受益者。 多部委聯袂“一刀切”政策出臺之前,市場早有風聲。 2011年12月24日,湖南維財大宗貴金屬交易所(以下簡稱“湖南維財金”)暫停了黃金現貨交易,湖南維財金通過電子系統進行場外雙向交易,交易品種分別為1、20、50、100盎司黃金四種。該交易所一位負責人告訴《中國經營報(微博)》記者,11月24日,《國務院關于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范金融風險的決定》(以下簡稱“國發38號文”)一出臺,他們已經感覺到黃金作為特殊的貨幣屬性監管重點區域,他們必須舍棄黃金現貨交易業務。 但并不是所有的交易所在“國發38號文”之后就都舍棄了黃金交易。 據記者獲悉,位于天津濱海新區從事黃金、白銀交易的天津貴金屬交易所,截至2011年12月27日晚23時,其官方網站仍顯示旗下主要產品“天通金”處于交易狀態。但據記者了解,29日,天津貴金屬交易所宣布黃金現貨合約只能平倉不能再開新倉。 此前,“國發38號文”明確要求,除兩大證券交易所、四大期貨交易所歸口證監會管理,“其他交易場所均由省級人民政府按照屬地管理原則負責監管,并切實做好統計監測、違規處理和風險處置工作”。 僅僅一個月之后,五部委再度聯袂出手整肅黃金市場。《通知》表示,隸屬于央行的上海黃金交易所和隸屬于證監會的上海期貨交易所這兩家交易所已能滿足國內投資者的黃金現貨或期貨投資需求。任何地方、機構或個人均不得設立黃金交易所(交易中心),也不得在其他交易場所(交易中心)內設立黃金交易平臺。對已經開業或開展業務的,要立即停止開辦新的業務,并在當地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由人民銀行牽頭,妥善做好其黃金業務的善后清理工作。 “如此具體、明確、細節到位的描述,遠遠超出了‘國發38號文’的概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