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央行低位拋售黃金成笑談 印度最聰明 |
發布日期:13-03-19 08:55:26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理財周報 作者:包芳鳴 |
803,769盎司,計算得出每盎司的購入成本相當于1543美元。這次增持是自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韓國央行首次擴大黃金儲備。此次行動使得韓國央行的黃金持有量在國際黃金協會的排名從之前的56位上升到目前的45位。各國央行在黃金領域的運籌帷幄就像是一個個風格迥異的投資人。但是,有一點不同的是,對于投資人而言,輸贏關乎的是自身及與自身有關的集體,而對于國家而言,輸贏則會牽連到整個國家的人民。 英國“駭人的遺產” 作為歷史上最為詬病的黃金投資敗筆之一,英國央行在1999年的減持行為至今令人咂舌,富有幽默感的西方媒體甚至將其稱為“駭人的遺產”(appalling legacy)。 為了增加外匯的持有比率,達到更好的投資平衡,時任英國財政大臣的戈登-布朗在5月7日宣布要賣掉英國700噸黃金儲備的半數,將所得收入投資到購買外匯,包括歐元。 消息一出,全球為之震驚。因為當時黃金已經經歷了十年的蕭條期,282.40美元/盎司的是國際黃金價格20年以來的最低點。 更讓許多專家詫異的是,央行選擇了拍賣而不是在全球黃金市場上低調出賣。而多數國家央行包括瑞士和澳大利亞在內的通常做法是,在國際黃金市場上低調拋售黃金,之后再向公眾透露細節。相比之下,英國政府在1999年5月就高調宣布即將在當年7月舉行第一次拍賣,而后不久,國際市場沽空金價的投機者數量增長了7倍,而金價在不到一個月內下跌了10%。在接下來的17次的拍賣中,英國政府賣出黃金395噸,總共籌集22億英鎊,約為276.60美元/盎司。英國的此次減持短時間內對黃金價格造成了負面的影響,金價一度滑到252.80美元/盎司,后來才慢慢恢復并一直保持穩步的增長。如今黃金價格已攀升到1580美元/盎司,與276.60美元相比漲了近六倍。 那到底布朗當時為什么會做出這樣一個決定?個中原因至今不得而知。但是,很多業內人士指出,布朗做出這個決定在很大程度上跟1999年歐元正式在歐盟各成員國范圍內發行有關。當時很多國家政府認為剛面世的歐元很有可能會代替黃金成為世界主要的儲備貨幣,而英國政府正是持這一看法的眾多國家中的一員。英國方面曾表示,在拋售了大量黃金之后,將加大對貨幣的儲備。有消息稱,英國財政部將大約1/3的資金投資在歐元上了。 印度“里程碑式交易” 10年后,印度央行卻做了一個與英國截然相反的決定,這項投資被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董事及黃金專家喬納森·施保爾(Jonathan Spall)贊譽為“一起里程碑式的交易”。2009年1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