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撐金價的另一因素:生產成本每盎斯1000美元 |
發布日期:13-05-09 08:46:19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證券時報 作者: |
據香港經濟日報報道,對黃金好友來說,上月中旬可說是近年最難忘的日子,皆因國際金價在短短數個交易日內,由每盎斯1,550美元滑落至1,300美元左右,暴瀉16%。其實自2011年金價創歷史新高后,金價已開始橫行,去年第四季后更開始下行。到底金價下跌的原因是甚么?中長線走勢如何?投資者應采取怎樣的策略? 金價下跌的原因眾說紛紜,敦沛期貨環球產品服務部業務總監周燕珊指出,觀乎年初至今全球黃金基金(包括ETF)的持倉量,明顯出現資金流出的情況,顯示機構性投資者正在減持黃金,并把資金換馬至美股、日股等反彈強勁的市場。“今年黃金和日圓這些傳統避險工具皆跌,反映基金正在減低組合的避險比重。” 實金買賣同受影響 此外,今次跌市首日已跌穿1,500美元的重要支持位,觸發杠桿買賣合約和電腦程式盤的平倉操作,故第二天再出現急跌,形成大跌現象。機構投資者以外,實金的需求也受影響。灝天貴金屬有限公司市場部副總裁李卓峰指出,由于經濟增長放緩,加上貨幣貶值,買金大國之一的印度,自去年第四季金價創新高后,對飾金需求年比下跌4成。 雖然資金流向改變,但周燕珊認為,黃金的基本因素改變不大。“美國仍未能退市,日本的貨幣寬松政策正推行得如火如荼,加上食品、能源價格持續上升,市場依然擔憂通脹,在低息而通脹有機會攀升的情況下,黃金可發揮保值功用。”而作為其中一種貨幣,黃金又可成為美元、日圓和歐羅等主要貨幣以外的選擇。去年全球央行共買入534噸黃金作儲備,預計今年央行的買金量達550噸,是支持金價的重要因素之一。 避險需求減失優勢 早前有傳塞浦路斯央行欲沽金解財困,然而該國已澄清并無其事;即使傳言屬實,該國央行的黃金儲備有限,對金價影響可謂杯水車薪。至于歐洲其他國家大可透過出售資產或發債來融資,大規模沽金的機會不大。雖然利好黃金的基本因素不變,但由于避險需求減少,周燕珊相信黃金的買貨動力將下跌,市場入貨時會慎選價位,不會再在高位追貨。 李卓峰則認為,現時全球的投資焦點是市場復蘇,當中美國已呈現復蘇跡象,例如樓價穩步上揚、失業率持續下跌、美元轉強等;歐洲方面,融資危機紓緩,暫時不再受到債務違約問題的纏擾,加上環球通脹仍保持在低水平,一時之間,黃金失去了美元弱勢、歐債和通脹等投資焦點。而近日的搶金潮,實質上是透支了下半年部分實金的需求,所以來季市況將會偏淡。 料1200美元有支持 現時金價已自高峰下跌近3成,黃金是否有轉勢跡象?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