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美元還是要黃金? |
經濟危機,數日之內,美國黃金儲備大量流失達到14億美元,而在3月14日一天之中,倫敦黃金市場的成交量達350-400噸的破紀錄數字。面對這樣的局勢,黃金總庫無法應付。黃金總庫成員國(美國、英國、法國、瑞士、德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8國成立于1961年10月)經過協商后決定,迫使美國放棄官方兌換價格,及黃金總庫不能再按35美元1盎司黃金的官價在自由市場上供應黃金,即不再維持黃金官價,黃金市場聽其自由上漲。但是,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仍可按黃金官價以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自由市場上的金價與黃金官價不發生聯系了,黃金市場進入了“雙價制”。也就是“黃金雙價制”。 美國與原黃金總庫成員國達成了一個非正式的“克制提取黃金協議”,各國同意原則上不再以美元向美國大量兌換黃金,以減輕美國兌現黃金的壓力。問題說明,美國的經濟實力已經陷入十分虛弱的境地(1968年底,美國占有西方世界的黃金總量的比例已經下降到25%)。實際上“黃金雙價制”的出現,已經說明了美元已變相貶值,意味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根基已發生了動搖。
到了1971年夏,美國出現數十年未曾有過的全面貿易收支逆差,黃金儲備已不及其對外短期負債的五分之一。美國爆發了第三次美元危機,國際市場再次拋售美元,搶購黃金風暴再起。當時的法國政府帶頭拿著美元到美國兌換黃金,在法國的帶領下,各國中央銀行擠兌黃金的壓力,美國尼克松政府被迫于無奈,于當年8月15日宣布實行“新經濟(310358,基金吧)政策”。 停止美元兌換黃金和征收10%的進口附加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