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_JiBi.Net>>錢幣報道>>精品賞析>>正文
         
        民俗節日金銀幣的文化內涵
        發布日期:11-01-30 09:49:43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申江服務導報 作者:龔麗娟
        水歸滄海意皆深(顧偉仁 刻)
        水歸滄海意皆深(顧偉仁 刻)
         
         
        紀念幣
        紀念幣

          多年前,央行開始發行民俗節日系列貴金屬紀念幣,業已發行四組,分別是“中秋節”紀念銀幣、“端午節”紀念銀幣、“春節”紀念金銀幣和“元宵節”紀念金銀幣。

          只此一套民俗節日系列紀念幣,便體現了中國金幣的文化與社會價值。民俗節日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最為貼近的,在它的發展中有著中華民族最鮮活的脈絡涌動。在這套紀念幣的發行過程中,中秋、端午、春節被定為國家的法定節日,從國家層面提升了民俗節日的地位,從這個角度而言,這套紀念幣是用金銀鑄造的中華文化活標本。它不僅代表著中國金幣在傳統文化保護理念上的公益性與自覺性,也從紀念幣這個載體反映出中華文化內在強盛生命力的一種自我修復,雖然目前我們的紀念幣鑄造工藝和創作理念絕大部分來源于西方,但是以民俗節日系列金銀幣的發行,昭示著中華文化本體的“復位”。

          這套紀念幣本身從畫面來看,設計也很質樸自然。“中秋節”銀幣是一幅古樸典雅的“花好月圓圖”,當空皓月如銀盆,柔和清輝之下,牡丹、月季和菊花次第怒放;“端午節”銀幣上是一幅生機勃發的“龍舟競賽”圖,“斗舸紅旗滿急湍,船窗睡起亦閑看”;“春節”金銀幣是一幅別有民俗學寓意的雙魚吉祥圖;“元宵節”金銀幣上就是歡快的“阿福鬧花燈”。設計的場景全部來自于這些節日的日常景象,看上去并沒有很多設計的痕跡,那泥土味似乎一下激活了我們即將淡忘了對于傳統節日的記憶。中華民族的節日圖譜,在一套紀念幣之中脈絡分明。展開了,就是一部活靈活現的節日“史記”,關于傳統節日的民俗、故事、人物, “囊”盡在 中。

          應該說,紀念幣有了民族性,也就具有了文化性和社會性。我們民族五千年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在于民族的親和力和凝聚力。這種親和力有很多是靠我們的民俗節日維持下來的。它雖是潛在、無形的,卻是一種自發的情感,春節要回家團聚,元宵要吃湯圓鬧花燈,端午要賽龍舟,中秋要賞月訪親,這種自發的民族情感形成一種無形的力量,讓我們這個民族綿延生息。

          每次欣賞這套自己珍藏的紀念幣,我的心里都會產生一絲感動,應該感謝中國金幣的設計師,他們以錢幣形式挖掘著社會歷史和文化精神,在紀念幣還原、收藏這些漸漸模糊卻需要在民族復興道路上不斷被強調和重視的民俗符號。因此我認為,民俗節日系列紀念幣也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它播揚著民族性的風土文化,也是一張中國金

        9 7 3 1 2 4 8 :

        精彩圖片
        1月24日集幣視點(集幣
        《中國金幣》第18期出
        特別推薦
        ·《中國金幣》第18期出版發行
        ·玩起時髦艷色 2011春夏就要艷
        ·Roger Vivier春夏打造大膽巴黎時尚格調
        ·全面解析英倫珠寶的6大風格
        ·鑒賞邁克爾-杰克遜收藏的豪華家具
        ·殺傷武器 時尚出品
        ·勞斯萊斯推出飛翔女神百年收藏版幻影
        ·2011男裝復古正裝潮流正勁
        ·盛裝下的暗流對抗
        ·三套價值200萬美元的美國豪宅
        交易頻道
        相關新聞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08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