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博覽會紀念銀幣的設計構想(二) |
發布日期:11-01-27 11:26:15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金幣網 作者:龔麗娟 |
2007年北京國際錢幣博覽會銀幣背面
2007年開始,錢幣博覽會紀念銀幣,才真正意義上形成一個獨立的系列。從當年開始,專門為該系列制訂了設計方案,從設計圖稿到樣幣打制,經過了反復的評審和修改,在制訂設計方案時,還作了系列的長期考慮和安排。從發行大義來看,錢幣博覽會紀念銀幣這個系列是將錢幣文化與收藏投資融為一體,以一個相對獨立的系列來傳播底蘊深厚的錢幣文化,開始彰顯管理部門對于錢幣文化發展的戰略性重視以及不拘泥于傳統的開拓精神。
2008年北京國際郵票錢幣博覽會銀幣背面 2007年開始,錢幣博覽會紀念銀幣圖案的布局保持統一:典型的圓型方孔形制。中國的貨幣史悠遠而漫長,秦統一中國后,秦始皇在全國范圍內通行圓形方孔的半兩錢,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雜亂形狀向規范形狀的一次重大演變,這種圓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續到民國初期。錢博會銀幣采用這樣的形制布局,有著深遠的意味,一則應題,為錢幣博覽會而發行;二則點題,顯示中國貨幣史的深厚底蘊。
2009年北京國際錢幣博覽會銀幣背面 具體圖案的整體構思也保持統一:選擇東、西方錢幣文化中,在各個歷史時期,具有代表性的錢幣品種來反映并勾勒世界錢幣文化走過的軌跡。世界錢幣文化豐富多彩,但真正獨立發展的錢幣文化并不多,一支是以希臘羅馬為代表的西方錢幣文化,一支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錢幣文化。不同的錢幣文化體系,有各自鮮明的代表幣品,也有各自鮮明的文化內涵,互相影響,從而構建了豐富多彩的世界錢幣文化。從2007年開始,每一年的錢幣博覽會紀念銀幣都是選取東西方不同錢幣文化體系中具有鮮明特色的古代錢幣,經過一定的藝術處理后按一左一右的形式被組合在方孔兩側。兩種貨幣文明互相呼應,而最終融會、包容于一體。傳統與現代之間,本土與世界之間達成一種相濡以沫的融合,又能形成經渭分明的差異,充分展現了錢幣博覽會的文化背景和國際視野,既能充分顯現中國貨幣傳統厚重的文化精髓,更能說明現代錢幣文化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擁有的強悍生命力,以此展現出這樣的立意:國際錢幣博覽會是中外集幣界的一個開放、多元、互動的理想平臺和橋梁,它極大地促進了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融合與交流,推動了中國錢幣事業的健康發展;中國錢幣文化很深遠也很獨特,但從古至今,它與西方錢幣文化體系的關系并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影響的,而今錢幣博覽會構建了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