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千古夢,探月二期終得行 ——賞析中國探月首次落月成功金銀紀念幣

        中國金幣網 16-08-03 09:54:36 中國集幣在線 發表評論

          “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美麗悠遠。幾千年來,中國人無時無刻不在夢想著到月亮上去。登陸月球更是當代中國航天人的偉大夢想,為此,他們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和汗水。“有志者事竟成”,這一夢想終于在2013年12月14日實現了!嫦娥三號攜帶著中國第一輛月球車——玉兔號,在月亮上成功軟著陸。為銘記這一激動人心、永載史冊的壯舉,彰顯中國航天人的功績,中國人民銀行特別發行了“中國探月首次落月成功”金銀紀念幣。

          “中國探月首次落月成功”1/4盎司金幣背面主景圖案為“玉兔號”月球車行進在月球表面上,遠景為地球一隅。設計者邱燕新在《金銀幣價值與投資》的設計手記中坦言,“設計是在“嫦娥”三號登月前完成的,登月場景是憑借詳細收集的資料結合想象構思出來的。但是正是憑借著翔實的資料收集與扎實的藝術功底,最終呈現在我們面前的“中國探月首次落月成功”金幣畫面與實際的落月場景差距并不大,而且精準把握住了其中幾個設計要點。”
         
          這次登月的月球車是我國航天科技的精心之作,有著導航、月面探測、智能休眠等特點,它作為探月工程二期的主任務,是‘繞、落、回’三步走中的關鍵一步。月球車的設計師這樣形容這個極富中國特色的機械嫦娥:它肩插“太陽翼”,腳踩“風火輪”,身披“黃金甲”,腹中“秘器”多。
         
          在這枚金幣的設計里,精確完整地再現了月球車的這四大外觀特征:欣賞金幣畫面,首先進入我們視線的就是它的風火輪。由于月球表面爬升行走的特殊需要,月球車在外觀上最大的特征就是它的復合式輪腿,在腿前腳的位置安裝了類似于哪吒的風火輪;視線往金幣畫面上方走,輪子上面是一個箱子,也就是它的腹部,里面藏著紅外成像光譜儀、避障相機、機械臂、激光點陣器等等重要部件;再往上看,月球車的兩側是兩扇能活動的太陽能電池帆板,中間就是紅外探測相機。金幣設計者嚴格按照向月球車設計團隊借來的月球車模型,等比例在方寸之間再現了月球車的經典外觀造型。1/4盎司金幣畫面的主體是月球車,但是設計精髓卻在于如何表現月球車落月探測的過程場景。金幣畫面展現的場景畫面是月球車在坑凹不平、崎嶇坎坷的月球表面順暢自如地“行走”中,在它的背后是廣袤的太空,遙對藍色地球,車身后留下兩道深深的車轍印跡,就像中國的探月工程走過的征程,雖然艱難但卻異常堅定!
         
          這枚金幣的畫面設計中,月球車工作場景的情態表現是一大亮點。兩翼的太陽能電板大張,就像它飛翔的兩翼,象征著為中國的探月工程插上了夢想成真的翅膀,中華民族千年的探月夢終于開始腳踏實地地行動了;風火輪滾滾前進,配合車身后的車轍印,我們仿佛還能聽到沙沙作響的聲音,在月球表面累積了幾億年的碎石和浮土上留下堅定而清晰的行走痕跡。畫面遠景處,美麗的藍色地球親切地露出半個身影,似乎近在咫尺,其實遠在天邊,它圓潤的形體線條,帶給欣賞者溫暖舒心的視覺感受,仿佛溫情脈脈地注視著月球車,看它肩負著十三億人的重托,履行探索月球的偉大使命,為中國探月工程的推進奠定最扎實的探測基礎。
         
          這枚金幣的構圖語言做得非常到位:第一,設計者并沒有把月球車正在工作中的場景表現得嚴肅枯燥,而是有意地做了藝術化的處理,將場景定格在月球車逡巡前進的動感一刻,他所有的儀器在這時就是張開舒展動作中的,用整體流暢舒展的動作狀態來加強畫面的藝術性和故事性,設計者從收藏者欣賞的情境體驗這個角度出發,對月球車的形象和他工作的場景作了更適合視覺美學體驗的經營設計,因此這枚幣欣賞起來會覺得很有趣味性。在金幣的藝術世界里,或許它的畫面和實際情況有點不同,但這種新視角卻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感受,蔚藍色的美麗星球在月球車和月球的一側,時間和空間流動起來了。也許這就是藝術和現實的一點距離吧,而正因這一點點的距離,使錢幣上升為藝術;第二,這枚金幣仍然采用了電腦雕刻,為了表現月球表面土壤經歷的漫長歲月,雕刻者通過把老油土壓成碎末,然后隨機按壓在已經做好的油土模型上,特別突出了月球土壤古老風化的自然味道。月球車則用方正清晰,棱角分明的線條進行主體雕刻,并且特別注重處理好月球車和月球整體環境的關系比例,展現出由遠及近的層次空間和反差巨大的科技質感。鏡面、多層次噴砂(包括不同程度的噴砂、噴珠)等等這些工藝在這枚金幣里也表現得非常精湛有序,以鏡面來表現浩瀚太空,以淺噴砂噴珠來表現寧靜安詳的藍色地球,以多層次的噴砂噴珠工藝來強調渲染凹凸不平的月球表面,月球車的兩翼則用線條勾勒來強調他本身穩定舒展的視覺美感。
         
          嫦娥奔月,曾經是神話故事里永遠無法企及的夢,但是就在這個時代,偉大的中國人實現了這個偉大的夢,過往我們只能在別國的影像材料才能一睹的月宮真容,如今通過我們的“嫦娥”也能親眼見證了。設計者把這個美夢成真的偉大時刻描繪地如此動人、美麗,這應該就是很多人鐘愛和推崇這枚金幣的重要原因吧。

          “中國探月首次落月成功”1盎司銀幣的背面主景畫面是“著陸器”與“月球車”在月面互拍造型,配以地球局部圖案。著陸器和月球車用各自攜帶的相機互相拍照,也就是兩器互拍,是中國探月工程標志二期“落月”取得圓滿成功的重要標志。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曾經專程前往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觀看兩器互拍的實況,可見其重要性與關鍵性。
         
          “中國探月落月成功”1盎司銀幣的主題畫面就是兩器互拍。設計者用平實簡練的設計語言、真實客觀的設計風格再現了這一重要歷史場景。銀幣的構圖布局上,近景處是著陸器和月球車兩器近距離互拍的造型,遠景處微露半部的藍色地球被放到了畫面的右上側,拉開了畫面的景深,讓主體部分更加醒目分明,也給左上側的面值文字“10元”留出了空間,左右呼應平衡了畫面。銀幣畫面主景是兩器互拍,既要表現出著陸器、月球車個體的外觀特征和工作特性,又要合理安排它們之間的位置關系,所以設計者特別將形體較大的著陸器安排在畫面空間較大的左側,并且讓它有國旗的一面正對畫面,形體較小的月球車錯開一定位置,略微下移,兩翼的太陽能電池帆板就像張開的翅膀,熱情地“擁抱”著著陸器,位置安排錯落又穩定,寓意落月任務最關鍵的一環圓滿完成,實現軟著陸、開展就位探測和巡視勘查的目標實現,中國的探月工程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銀幣畫面要展現的正是這樣一個歷史瞬間:在虹灣地區布滿礫石和塵埃的灰黑色月面上,著陸器被陽光照得一片金色,“胸前”的五星紅旗鮮艷奪目。所以除了兩器互拍的主體場景,背景的安排也很重要,審美意境顯得遼闊宏大,此次的落月著陸區“虹灣”并不是真的海灣,而是像彩虹一樣的巨型隕石坑壁。雖然整體地勢相對坑凹的月球表面更為平坦,但是歷經千萬年來隕石不斷撞擊,虹灣區也仍然遍布著大大小小的隕石坑和石塊,這個細節是真實還原“兩器互拍”工作場景的關鍵,所以電腦雕刻過程中進行了特別處理,強化了月球表面的硬性粗礪質感,而著陸器與月球車與月球表面接觸部分也進行了細節上的強化,突出了它們行走探測工作過程中的痕跡感。
         
          嫦娥奔月千古一夢,中國探月工程二期也終于完成了偉大而關鍵的落月這一步,中國將在不久的將來構建屬于我們自己的“太空王國”。在這個時候,我們欣賞“中國探月落月成功”金銀紀念幣,不僅重溫了玉兔號月球車踏上月球土地那一刻全中國人民激動的心情,也再次激發起了中華民族偉大騰飛的昂揚斗志。(供稿:裕隆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作者:李蘊)

          來源:中國金幣網

        更多郵幣卡資訊、行情!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集幣在線官方微信(jibizx)。
        中國集幣在線

        延伸閱讀

        分享到:

        交易頻道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