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十二生肖是重要的民俗文化符號,它們與天干地支相配,以現實或神話中的動物為每年專屬的吉祥使者。當中華文化逐漸融入世界,國際友人了解到十二生肖寄托了中國人趨吉避害的情感訴求,并能從生肖文化中發現他們善良、勤勞的一面。
我國于1981年發行了雞年生肖紀念幣,大獲成功。從此,生肖紀念幣成為我國紀念幣家族中的常駐一員,成為人們歡迎的對象。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題材有兩枚幣中幣產品,如今已是一幣難求。
1992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十二生肖紀念幣發行12周年”1公斤金銀紀念幣,作為首輪十二生肖紀念幣發行的回顧產品。然而這套紀念幣發行數量極少,其中金幣僅發行20枚,銀幣發行300枚,成為現代珍品。
這套紀念幣的正面主圖為北海白塔風光,這一設計沿用了1981年辛酉(雞)年紀念幣的正面圖案。值得一提的是,我國首枚貴金屬生肖紀念幣的設計師是沈陽造幣廠的工藝大師王福德先生,王福德先生少年時曾住在北京,對北海公園有很深的感情。由于1公斤紀念幣直徑實在太大,王福德先生遂交由雕刻師張文靜重新設計完成。畫面中,北海白塔矗立山頂,莊重肅穆。水面上小船游弋,趣意盎然。構圖雖然簡單,但勝在雕刻技藝精湛,刀法利落,細節清晰,具有古典主義的魅力。
硬幣背面由86年熊貓紀念幣的雕刻師晏井奎完成。圖案中央為八卦圖,周圍環繞1981年至1992年發行的12枚生肖紀念幣。八卦圖和生肖紀念幣以豐富的文化內涵展示出首輪貴金屬生肖紀念幣的發行歷程,它們寓意萬物生長,周而復始,陰陽和諧,相輔相成。對于愛好生肖文化的收藏者而言,十二生肖第一次齊聚在國家法定貨幣上,真是一番“幣中盛景”。
采用交錯羅列的設計方式,在幣中幣中也很常見,1999年發行的“十二生肖1盎司紀念幣發行12周年”1公斤銀質紀念幣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我國于1988年開始發行1盎司生肖紀念幣,至1999年,十二生肖再次齊聚。銀幣正面主圖為龍紋八邊盤,其中龍紋圖代表首枚1盎司生肖紀念幣,而龍紋圖的核心是二龍戲珠,按照民間的理解,這兩條龍一條是公龍,另一條是雌龍,如同太極中的“兩儀”。二龍周圍環繞的小龍,首尾銜接,連綿不絕。八邊即象征八卦,八卦揭示了世間萬物的規律。
銀幣背面的12枚1盎司生肖紀念幣以交錯羅列的設計方式展示出來,使12種動物顯得“親密無間”。這些紀念幣既有銀質也有鉑質,有些幣去掉了原幣上的含銀量和成色等標記文字,然而這并不是設計缺陷,因為硬幣空間有限,整面空間羅列12枚硬幣已屬極限,完全還原硬幣上的細微文字并不現實。而且,即使能夠加上標記文字,也不能提高硬幣的觀賞性,反而會使畫面顯得異常繁瑣。所以,對于幣中幣這種特殊類型的紀念幣,設計師并不需要完全復制原幣,有時候也需要大膽取舍。(供稿:吉林省集幣有限責任公司 作者:張俊羽)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