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金銀幣的藝術美(4):刪繁就簡見神功-簡潔之美 |
發(fā)布日期:11-06-08 08:45:22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 作者:葉劍峰 |
如果說滿園春色、花團錦簇,是一種繁華、豐盈之美,那么一枝紅杏、兩個黃鸝,則是另一種簡約、雋永之美。兩者境界不同,卻又各臻其妙。中國金銀幣作為一種微型的藝術產品,要在極其有限的“黃金寶地”上創(chuàng)造奇妙,其設計思路更應該注重后者,即以簡為美。 簡潔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嫡系真?zhèn)鳌薄?993年發(fā)行的中國古代科技發(fā)明發(fā)現(xiàn)金銀鉑紀念幣,其中1/2盎司金幣的背面圖案為“太極陰陽”。 “太極圖”傳為上古伏羲氏所作。按幣面標注,其發(fā)明發(fā)現(xiàn)時間“約公元前三世紀”,即秦至西漢初年。“太極圖”俗稱“陰陽魚”,以黑白二色,代表陰陽兩方,天地兩部;黑白兩方的界限,就是劃分天地陰陽界的人部。白中黑點表示陽中有陰,黑中白點表示陰中有陽。就是這樣一個看似空空如也的圓形,卻意蘊豐富,包羅萬象,形象地揭示了天地自然之奧妙。也許這便是簡潔之美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神話,抑或“世界奇跡”吧! ![]() 由此可知,所謂“簡潔”,就是對藝術形象所進行的強調、取舍、濃縮,以點帶面,以小見大,以精見長,以獨到的想象描繪其本質屬性。這一表現(xiàn)手法,不僅為設計者帶來了極大的靈活性和無限的表現(xiàn)力,同時也為觀賞者開拓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具有“以少少許勝多多許”的藝術效果。 2002年發(fā)行的中國民間神話故事彩色金銀紀念幣,其中1/2盎司金幣“夸父追日”,描繪一位上古巨人,為救民于水火奮力追趕太陽的故事。夸父盡管被一些人譏為“不自量力”,但在那個生產力極度低下的蠻荒時代,這種試圖戰(zhàn)勝自然的雄心壯志和偉大氣魄,是十分可貴的。值得贊許的是,這枚金幣的背面圖案,不畫背景,造型、敷色也都十分簡潔。 按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夸父追日時,雙耳掛著兩條黃蛇,手里也拿著兩條黃蛇,然而幣面上出現(xiàn)的只有夸父右手拿著的一條黃蛇,其余3條黃蛇則被設計者大膽“精簡”了。至于夸父左手的那根柺杖,則被列入“重點保護對象”。因為,這不是普通的手杖,當夸父喝干黃河、渭河之水還是不能止渴時,面對死神的光臨,他毅然拋掉手杖,使之化為一片鮮果累累的桃林,為后來追求光明的人們排憂解難。 ![]() 高爾基說:“任何一朵花都不會因為多了一瓣顯得更美麗。”鄭板橋講得更妙:“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以少勝多與標新立異,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這位揚州怪杰,所畫青竹“削盡冗繁留清瘦”,瀟灑挺拔,卓然不群,具有獨特的神韻,可見其感悟之深。 簡潔既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潮流。隨著設計藝術的現(xiàn)代化,以簡為美,正在成為一種時尚。中國金銀幣的設計,也應善于發(fā)現(xiàn)、發(fā)掘美的“閃光點”,反映豐富多彩的審美內涵;要合理“省略”,留足“空白”,使之余音悠悠,韻味連連。 供稿:長沙藏金閣錢幣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