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第1組)5盎司金幣 |
銅的色澤,不失為一種巧妙的契合。金幣背面的獸面紋方鼎造型規整,形態大氣,5盎司金幣提供的寬泛空間使銅鼎原作原貌得以完整保留的同時,通過設計師和雕刻家的二次創作而更加熠熠生輝:多層次噴砂工藝再現了銅鼎的金屬質感,表面斑駁紋路的細致描繪則宣告了其承載的千年厚重歷史。從幣面上雖然只能看到鼎的兩壁,但通過構圖的透視效果和先進的浮雕工藝,令獸面紋方鼎圖案的立體感強烈。鼎壁邊緣及下部裝飾有乳釘紋飾,以整齊的陣列環繞分布形成一種視覺上的向心力,使人的目光不自覺地集中到鼎腹中心的獸面紋圖案上。 獸面紋,又稱饕餮紋,是青銅器尤其是鼎表面最常見的圖案,其粗獷中糅合細致的刻畫,質樸之中透露出生動的想象:獸面以鼻梁為中線,兩側對稱,突出一對炯炯有神、不怒自威的巨目,它們瞪視著外界,也強烈地吸引著人們的目光,顯示著尊嚴、權威和力量。獸面整體獰厲威武的形態、齜牙咧嘴瞪目而視的表情,無不給人以震懾之感,體現了濃郁的原始神秘色彩。 饕餮為上古傳說中一種貪食的惡獸:“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呂氏春秋•先識》)”統治者鑄饕餮于禮器之上,號節儉,勸貪奢。 夏桀的貪婪、豪奢,引起了民眾的憤怒與仇恨,也直接導致了夏朝的滅亡。商湯伐夏桀時說,“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夏氏有罪,子畏上帝,不敢不正”,打出“天命”的旗號,滅掉夏朝(“桀有亂德,鼎遷于商”)。湯建商后,吸取夏朝教訓,實行「以寬治民」的政策,注意發展農業生產,維持了社會的穩定。后來商朝經濟發達,從商人員眾多,就用饕餮來告戒商人不要貪婪過多。獸面紋禮器的使用展現了幾千年以自然經濟為主的中國封建社會中成為主導的正面政治思想的初步形成,這使得獸面獰厲可畏的面貌,積淀了一種深沉的歷史力量,也對后人有著極大的勸誡和啟示作用。 幣面背景是獸面紋圖案的放大,采用與銅鼎主體向外凸起的“陽文”所對應的凹陷的“陰文”效果,既清晰地展現了紋樣的全貌,充實了幣面的內容,又避免了圖案樣式的重復。圖案中特意安排乳釘紋圍繞獸面紋,更加突出了后者所蘊含的支配性和威嚴感;將左右對稱的獸面自中線分開,置于幣面兩側,保證了背景主體不被銅鼎的圖案遮擋,亦不會喧賓奪主,達到主次分明的效果,緊扣紀念幣主題“鼎”所傳達出的嚴格的秩序性。 鼎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