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是家家戶戶過年時必備的一道菜肴。每年除夕吃年夜飯時都會上一道魚,而且這道魚一般會等到最后才上,通常都留著不吃,剩魚意寓“年年有魚”。民間則流傳著一首五言詩,“年已辭舊歲,年始迎新春。有興展宏圖,余味長精神。”由此可以看出,人們對第二天的“余味”很是看重,希望年年都有好兆頭。
在中國,人們對魚有著特殊的喜愛,因為魚這種動物往往代表著吉祥如意。不同的魚也有著不同的寓意,金魚象征著“金玉滿堂”, 鰱魚象征著“連年有余”,總之都代表著不同的吉祥蘊意。
為傳承我國傳統的吉祥文化,中國人民銀行于2016年3月22日發行了2016吉祥文化金銀紀念幣一套,其中有一枚以“年年有余” 為主題的30克銀幣,它設計精巧、雕工精美,給人一種奇妙的視覺享受。
“年年有余”30克銀幣的正面圖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并刊國名、年號;背面圖案為童子、鯉魚以及蓮花等造型組合設計,并刊“年年有余”字樣及面額。銀幣背面的圖案,十分生動、形象,充滿喜慶的色彩。大鯉魚是整幅圖案的核心元素,位于幣面正中央的位置,很是顯眼,加上這條魚又肥又壯,給人一種豐收的喜悅,也突顯出“年年有余”的主題,很好地表達了人們期盼富足生活的美好愿望。這條魚的眼睛以藍色鋯石鑲嵌,如水一般深邃,也蘊含著“如魚得水”的意味。仔細觀察我們可以發現,這條魚的鱗片從不同角度會呈現出不同的色彩,這得益于激光全息生產工藝的運用,為該幣增添了一大亮點,讓人耳目一新。
懷抱著鯉魚的娃娃憨態可掬,形象地展現了中國經典的“福娃”形象,象征著福運、幸福和安康。這個娃娃和鯉魚一樣,也是肥肥胖胖的,在中國人的傳統思維里,生活水平較高的人往往偏胖,因此,此處娃娃的設計也滿足了人們對“富足”的追求。胖娃娃懷抱著胖鯉魚,兩種富足的形象組合在一起,更好地傳遞出了“年年有余”的美好祝愿。
在福娃身后,設計者以一朵蓮花作為襯托,也蘊藏著“蓮蓮有魚”的含義。在我國,賞蓮、采蓮是人們傳統的愛好與習俗。自古以來,人們無不愛賞蓮花,除了在夏天近距離欣賞蓮花外,仿照蓮花形狀以及繪有蓮花紋樣制作的物件也比比皆是,用蓮花構成的吉祥圖案也很多。蓮花又稱“荷花”,所以在吉祥圖案中,蓮花有著“合”與“和”的含義,意味著合家歡樂、幸福美滿、生活和諧。這里呈現的蓮花圖案,不僅豐富了幣面的構圖,也使該幣的文化內涵更加厚重。
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吉祥文化“年年有余”銀幣以肥碩的魚、胖胖的福娃、高雅的蓮花為主要圖案,表達了對生活富足、闔家歡樂的美好祝愿。手執這枚銀幣,很自然地對美好生活充滿了期盼和渴望。(供稿:昆山金銀珠寶行)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