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位居中國四大佛教圣地之首,其歷史積淀深厚,佛教文化興盛,可謂名揚華夏,享譽全球。佛教自東漢時傳入中國,經過兩千年的發展,已與中國傳統文化交融在一起,逐漸中國化、本土化,文殊菩薩也走進了人們心中,受到眾多信徒崇拜。佛教中文殊、觀音、普賢、地藏王四大菩薩分別代表智、悲、行、愿,代表智慧的正是文殊菩薩。中國人對德和智看得很重,所謂有德有才的人才是一等精品,人們都希望自己成為這樣的人或遇到這樣的人,因而對文殊菩薩推崇備至。
中國佛教圣地(五臺山)2盎司紀念銀幣
中國佛教圣地(五臺山)2盎司銀幣的背面圖案為文殊菩薩騎獅圖,原型取自殊像寺文殊殿內的文殊騎狻猊像(狻猊也就是獅子)。這座五臺山諸寺中最高的彩塑文殊像,經過設計者的加工創造,以浮雕的形式呈現在這枚銀幣上,精雕細刻加上噴砂鏡面等工藝的運用,讓文殊菩薩的金色、獅子的青色,完全融入在純潔的銀色中,但見栩栩如生的文殊菩薩在銀幣上顯像,他騎乘青獅,騰起云霧,似要破幣而出,到凡間弘揚佛法。
文殊菩薩雙眉如月、丹唇微閉,面容祥和、氣質高雅,他兩手執長柄如意,頭戴五佛寶冠,身披錦襕袈裟,端坐蓮花寶座,仰視的效果讓文殊菩薩更顯高大威嚴,令人肅然起敬。寶座靠背上鑄刻著佛教文化里特有的紋飾,如瓔珞、金花、舍利子等,與中國傳統的祥云、龍紋、饕餮紋等異曲同工,一樣的華彩亮麗、富貴吉祥,深受中國人民的喜愛。文化相通、心靈共鳴,正因如此,來自古印度的佛教才得以在中華大地上生根發芽,發展壯大。
獅子是遠來之客,其外形和氣勢都與老虎相似,因而也被稱為獸中之王,當它與中國傳統吉祥文化發生碰撞之后,其外形發生了巨大變化,且擁有了與龍、麒麟等神獸一樣的奇幻色彩。神化后的獅子,身形威猛剛勁,目光炯炯有神,能驅邪納祥,由此人們創造出了表演用的舞獅子和鎮宅用的石獅子,在民間有廣泛的認知度。銀幣上的青獅,集合了舞獅和石獅鬃毛螺旋、寬鼻大眼、闊口獠牙的特點,并用淺噴砂、多層次噴砂、鏡面等工藝表現彩塑的各種裝飾色,看上去更俊美、更傳神,完全配得上他圓滿莊嚴的主人。
俗話說“強將手下無弱兵”,文殊菩薩法力廣大,青獅的本領也是非同一般,《西游記》中寫道:他曾因王母娘娘設蟠桃大會沒有被邀請,“便意欲爭天,被玉皇差十萬天兵來降,(他)變化法身,張開大口,似城門一般,用力吞將去,唬得眾天兵不敢交鋒,關了南天門。”這只青獅還曾與孫悟空大戰二十余回合,不分輸贏。后文殊菩薩到來,念了幾聲咒語,即令他骨軟筋麻,泯耳皈依,看來只有德智超群、法力無邊的文殊菩薩才能助青獅去魔性、成正果。
五臺山金銀幣的每枚幣都很精美,但只有2盎司銀幣展現了文殊菩薩的法相,就這決定了該枚銀幣的與眾不同之處,物以稀為貴,自然備受關注。欣賞、把玩這枚銀幣是一種福氣、一件美事,如果產生心靈震顫則是一份機緣,此時若默念南無文殊菩薩,或許能開啟智慧,有所收獲。(供稿:濟寧華鑫發展有限公司 作者:靈犀一葉)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