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間,品賞《三國》風云人物(十一) |
周瑜(175-210),男,字公瑾,漢族,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東漢末年東吳名將,相貌英俊有“周郎”之稱。周瑜精通軍事,又善音律,江東向來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公元208年,孫、劉聯軍在周瑜的指揮下,于赤壁以火攻擊敗曹操的軍隊,此戰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僅36歲。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金銀紀念幣(第1組)周瑜銀幣」 銀幣上的周瑜,還原了一代名將的勃勃英姿。只見他立于水寨瞭望臺上,身披戰袍盔甲,手執令旗,正在密切觀察著曹軍的動向,他的身旁是迎風飄揚的“帥”旗和一串紅燈籠,腳下是帆檣林立的戰船和高豎的“周”字旗等。東吳雖然在人數和艦船數量方面不如曹軍多,但軍士大都是南方人,熟識水性,精練強悍,再加上周瑜治軍有方,軍民一心抗曹,在地利、人和上,已經占了優勢。周瑜遠眺處,是長江北岸曹操的水寨和戰船,船大帆闊,看似規模龐大、堅不可摧,實則是不堪一擊,一把火即可了賬。從“帥”字旗和衣角飄起的方向看,風是從長江北岸吹來,周瑜沉著冷靜,嚴陣以待,只等東風刮起,便揮軍直搗曹營,“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延續孫氏在江東的統治,以告慰孫策的在天之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