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幣中淬煉的青銅文化——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第2組)金銀套幣賞析 |
1981年,國之瑰寶青銅器首次登上了中國貴金屬紀念幣的幣面,將一個個極富歷史和文化底蘊的珍貴文物完美地展現在世人的眼前,也使我國的傳統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傳承與弘揚。在其后的二十年里,該系列的金銀幣飽受錢幣集藏愛好者的青睞和追捧。2012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重新啟動了青銅器金銀幣項目的新系列,大規格的推出、新工藝的運用,將人們的視線再次拉回到了這一精品滿目的寶庫之中。今年5月,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第2組)延續發行,其精湛的鑄造工藝、奇美絕倫的器物選擇令人耳目一新,為觀賞者帶來了全新的視覺享受與文化熏陶。
這套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第2組)共5枚,均以殷墟婦好墓中出土的青銅器為主題器物,在紀念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英雄婦好的同時,也反映出殷墟青銅器形制豐富多樣、紋飾繁縟神秘的特點。
下面我以該套金銀幣中的1/4盎司金幣和1盎司銀幣為引,與各位泉友同賞中國青銅文明的永恒光華。
1/4盎司金幣的背面雕刻了一件商代晚期的青銅器,名為“婦好鸮尊”。 鸮俗稱貓頭鷹,在中國古代,貓頭鷹是人們心目中神圣的鳥,被視為戰爭之神,此鸮尊造型英姿颯爽、雄壯威武,被專家認為其藝術形象正完美地象征著東征西戰所向披靡的婦好,在它的神韻中流溢著將軍的風范,無愧于“戰神鳥”的稱號。
細觀幣中的婦好鸮尊,在多層次反噴砂的工藝渲染下,它輪廓清晰,紋飾細膩,還原了器物本身的瑰美之貌。經過精工細雕的鸮鳥形神兼備,栩栩如生,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它的雙腿粗壯,秀目圓睜,喙寬尾斂,挺胸昂首,傲視天下,頗有王者之風高冠裝飾有羽紋與倒夔紋,羽翼雕著卷曲長蛇形間雜菱形紋,頸后獸面紋,背后鋬下飾展翅飛翔的鸮紋,紋飾繁復不窮,令人嘆為觀止。更為有趣的是,它的后蓋鑄有夔龍與小鳥相逐的提鈕,背部鑄有小獸首銅鋬,使鸮尊的實用性更強,奇異的小動物豐富了鸮尊的外觀,充滿著藝術的魅力。
再看這枚1盎司銀幣,它的背面圖案為“婦好方斝”,相對婦好鸮尊的雄武昂揚,它顯得十分的外秀內斂,猶如一朵清蓮亭立,淡雅中顯出高風亮節。斝是中國古代用于溫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禮器,它由新石器時代陶斝發展而成,青銅斝初見于夏代晚期,盛行于商代,它的侈口較同類的爵要寬,然而無流無尾,僅在口緣上有兩柱。國學大師王國維認為,禮書上稱為“散”的實與斝為一種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