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神話少年真英雄——中國民間神話故事彩色金銀紀念幣(第2組)“哪吒鬧海”銀幣賞析 |
俗話說:“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當筆者認真追蹤中國古代神話故事時,深深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奇妙”,其博大精深,精妙絕倫,令人驚嘆,人物形象繁多而又個性鮮明,可謂“氣象萬千”。
如其,“頭戴乾坤圈,臂繞混天綾,腳踏風火輪,手持火尖槍。”相信一聽便知他是英雄少年——哪吒。哪吒的形象人們再熟悉不過了,尤其是《西游記》中“哪吒鬧海”的故事,更是為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據傳說,陳塘關總兵李靖的夫人懷胎三年零六個月后,生下一個肉球。忽然光芒四射,從中跳出一個男孩。李靖悶悶不樂,一位名叫太乙真人的道長卻來賀喜,為孩兒取名哪吒,收為徒弟,當場贈他兩件寶物:乾坤圈和渾天綾。哪吒七歲,天旱地裂,東海龍王滴水不降,還命夜叉去海邊強搶童男童女。哪吒見義勇為,用乾坤圈打死夜叉 ,又殺了前來增援的龍王之子敖丙。龍王去天宮告狀,途中又被哪吒打得半死。于是,東海龍王請來三位兄弟,四海龍王帶領水兵水將興風作浪,水淹陳塘關,要李靖交出哪吒才肯收兵。哪吒要反擊,遭到李靖的阻攔,并收去哪吒的兩件法寶。哪吒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挺身而出,悲憤自刎。太乙真人借蓮花與鮮藕為身軀,使哪吒還魂再世。復生后的哪吒手持火尖槍、腳踏風火輪,大鬧龍宮,戰敗龍王,為民除害。 中國人民銀行于2002年2月6日發行中國民間神話故事彩色金銀紀念幣(第2組)。該套彩色金銀紀念幣正面圖案相同,為瓊臺樓閣圖。其中,5盎司彩色紀念銀幣背面圖案為哪吒鬧海圖,生動再現了哪咤大戰龍王的場景。 中國民間神話故事彩色金銀紀念幣(第2組)“哪吒鬧海”銀幣 托幣觀之,動人心魄、震撼心靈之感,撲面而來,在本色光潔鏡面的映襯下,哪咤一手高舉乾坤圈、一手執著火尖槍、腳踏風火輪、身繞混天綾,英姿勃發,翻騰于大海的怒濤之上;精湛的彩色反噴砂工藝,呈現出他粉嫩肌膚,恰似蓮藕般的水嫩飽滿、一方大紅肚兜、兩只“把抓髻”顯示出少兒的活潑、可愛、稚氣;淺雕出的精細五官,鼻直口方、濃眉闊目,又呈現出英氣逼人的少年英雄之風姿;臂間大紅混天綾如影隨形、肆意張展,高浮雕的本色驚濤駭浪,極其張揚地渲染出一派勢不可擋之氣;恰倒好處地映襯出波瀾壯闊之中的天地英雄之氣象;幣面一側,采用暗藍綠黃色調刻畫的龍王,躬身伏首、形容猥瑣、目光狡詐,生動體現其心懷叵惻、而又苦無良策的狼狽之狀。 哪吒,明代古典神魔小說《西游記》,《封神演義》中的人物,其不畏強暴、見義勇為,濟世救民、懲惡揚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典型的神話少年英雄形象,他獨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形象,遠播海內外。 其有多種形象,在《西游記》中是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形似少年,但神通廣大,他曾同其父大戰孫悟空,后在取經路上,又履助悟空大戰妖魔。在《封神演義》中,協助姜子牙助周伐紂中屢立戰功成為天宮的神仙。道教中,稱"中壇元帥"、"威靈顯赫大將軍",玉帝命他永鎮天門;在佛經中,相傳是四大天王中之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之子,是佛教護法神之一。 近代從事道教研究60多年的陳攖寧長者說:儒、釋、道三教“名雖異而實則同”,“紅蓮白藕青荷葉,三教原來共一根”。“佛與道,有何界限可分別乎。”所以“西游記”與“封神演義”中亦佛、亦道的形象頗多,哪咤兼具神、佛身份也就不奇怪了。 追溯哪吒文化離不開海洋。哪吒文化從大陸傳到臺灣、港、澳等地已久。臺灣居于海中,人們害怕龍王興風作浪,祈求平安,海洋文化需要保護人民的各種神靈;而哪吒鬧海,迫使海龍王低頭伏首,大長了沿海居民的志氣,作為降龍神仙,哪吒自然受到居海民眾的喜愛。所以,臺灣也有很多祭祀哪吒的“太子宮”、“中壇無帥弘道協會”…… 總之,人類為理想、信仰而生活,精神力量可轉化為對物質生活的追求。哪吒精神鼓舞、激勵人們戰勝災難、熱愛生活,追求幸福,這就是哪吒文化和精神傳揚的現實意義。而海峽兩岸同祖文化的交流,對增強祖國的凝聚力、政治、經濟的推進,也具有重大的意義。 該幣采用長方形造型,賦予了幣面圖案內容,更豐富的展示空間;使人物更富表現力,使其張力得到完美體現。該幣故事人物刻畫生動、傳神,題材內容極富民族傳統文化的英雄情結,其淵源流傳的文化內涵豐富,多層次的精湛工藝、極富表現力的色澤搭配的和諧呈現,使該幣極具觀賞美感,使之成為不可不得的藝術佳品。(供稿:金秋商貿(北京)有限公司) 作者:連曉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