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普照 夢回大唐——賞中國佛教圣地(五臺山)1公斤圓形金質紀念幣 |
位于佛教圣地五臺山的佛光寺,早在1961年,就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亞洲第一古建筑”、“亞洲佛光”之稱。他的發現者、我國著名的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將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彩塑、壁畫、題字譽為于“四絕于一身”,稱贊佛光寺是國內古建的第一瑰寶。所以這次中國人民銀行公開發行的五枚中國佛教圣地(五臺山)金銀紀念幣中,這枚以佛光寺大殿建筑為主題的金幣,當之無愧為壓軸之作。
說到佛光寺的發現,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早年有日本學者認為,在中國已經不可能看到完整的唐代木制建筑了。建筑學家要想領略唐代古樸雄渾的建筑風格,得去日本才行。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在法國漢學家伯希和的《敦煌石窟圖錄》一書中,發現了兩幅描繪佛教圣地五臺山全景的唐代壁畫,其中偏遠一隅的佛光寺引起了他的注意,在他的不懈努力、多方探訪下,當年6月終于找到了這座藏在深山老林的千年古剎。佛光寺的發現,推翻了中國再無唐代建筑的言論,而日本現存的唐代寺廟外觀,簡直就是佛光寺的翻版。
佛光寺坐東向西,整座寺院松柏蒼翠,環境清幽,占地34000平方米,但據說歷史的佛光寺比現在要大得多,鄉間有“上馬關山門”的說法。佛光寺的布局與大多數寺院采取延中軸線分布不同,它采取了我國現存寺院中絕無僅有的十字交叉形布局。所以,站在寺院的任何一個角落都能將寺院的全貌一覽無余,給人一種“開門見山天地寬”感覺。
佛光寺大殿作為唐代建筑的典范,形象地體現了結構和藝術的高度統一,簡單的平面,卻有豐富的室內空間。大大小小、各種形式的上千個木構件通過榫卯緊緊地咬合在一起,構件雖然很多但是沒有多余的、沒用的。而外觀造型則是雄健、沉穩、優美,表現出唐代建筑的典型風格。
中國佛教圣地(五臺山)1公斤紀念金幣背面圖案 這枚僅發行300枚的金幣,直徑為90mm,幣面展示出佛光寺大殿這一唐代留存下來的木結構建筑端莊大氣,雄健沉穩之美。設計者合理布局,幣面之上,既有對稱構圖呈現出的沉穩端莊,又以松柏的參差錯落在細節上“不經意”打破這種平衡對稱,使整體布局既表現了主基調的端莊肅穆,又不顯呆板無趣。
端幣細賞,我們更不得不嘆服設計者除了有非常好的整體布局意識,在細節的雕琢上,也是用心入微的。不管是屋頂精雕細琢的脊獸鴟吻,回廊處的鏤空磚墻,還是斗拱柱額處的精巧細致,無一不體現出設計者的匠心獨運,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萬國衣冠拜冕旒”的盛大氣象。幣面上再佐以數株松柏及流云圖案使之氣韻生動,而頂端和底端的留白處理,則體現出“畫留三分空,生氣隨之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