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上甲午馬 奔赴中華年——2014中國甲午(馬)年1/3盎司扇形金質紀念幣賞析 |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夜看盡長安花”,歡快的千里馬蹄聲已由遠及近,十二年一輪回,神采飛揚、朝氣蓬勃的駿馬再次奔來,它乘著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春風,讓人們充滿了無限期待。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馬文化長期以來都是以“吉祥”為核心價值,其中包含有祝福、祈禱、激勵、成功等象征意義,例如“馬到成功”已經成為了人們相互祝福的代名詞,寓意事事順利;也經常用“龍馬精神”來激勵他人,贊頌其精神旺盛。而在現有的象征動物中,與馬有關的成語中出現貶義成分的機率最低,歷代文人雅士也寫下了大量贊馬頌馬的經典篇章,而歷代名馬更是世人關注的焦點。 馬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七,與十二地支配“午”,而由于馬的忠誠、勤懇、靈性獲得了人類的認同,因此古人將馬視為“六畜之首”。在我國,人們早就與馬結下了不解之緣。人們的耕作以馬,放牧以馬,乘行以馬,運輸以馬,甚至娶親以馬。對馬的崇敬與崇拜更演化為祭祀馬神的習俗。在民間版畫上有水草馬明王的形象。舊時車馬店、馱運幫、騾車夫、馬驢騾商販以及使用馬騾驢畜力的磨油、磨面、磨豆腐等店鋪作坊,都祭祀馬明王。千百年來,隨著中國馬文化的進步和發展,馬文化對中國人的精神寄托、生產、生活各個方面的影響將會更加深遠,馬文化的表現形式也越來越豐富多彩,有剪紙馬、木雕馬、以馬為吉祥圖案的木雕家具等等,已足以說明馬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 傳承文化,寄愿甲午,中國人民銀行于2013年10月10日發行了中國甲午(馬)年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16枚,其中金幣9枚,銀幣7枚,以各種規格及外觀展示著寫實馬與裝飾馬造型,散發著濃濃的中國民俗風。 細細端詳手中的這枚生肖馬年1/3盎司扇形金質紀念幣,時尚的扇形外觀與莊嚴的貨幣屬性質完美地揉合在一起,突出了金銀幣的觀賞與收藏價值,同時也為中國傳統的“禮尚往來”賀歲風俗提供了另一種饋贈珍品。幣面高浮雕的駿馬奔騰而來,它四蹄騰空,鬃毛飄揚,頗有天馬行空的氣勢;矯健瘦峭的身形充滿著力量感,昂揚向前的馬首傲視著滾滾風塵。它有著徐悲鴻筆下奔馬精神抖擻、豪氣勃發的意態,雄駿,秀逸,輕疾,散放著原野粗獷的豪放美,正是“櫛風沐雨走江湖,戈壁搖鈴嘆影孤;不戀平原多嫩草,愿從荒漠闖新途”之境界。反噴砂工藝下,馬身上肌塊健美,帶弧度的輪廓勾勒,體現出朝氣蓬勃的動感,延伸了藝術張力,讓人想起“雄蹄愿為英豪奮,奉獻精神樂此生”的戰馬精神。 隨著時代的變遷,馬已逐步淡出人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