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在中國有著無與倫比的重大意義,它不僅是青銅器中最有代表性的器物之一,更代表著顯赫的權威及至高無上的地位。夏朝帝王禹曾將天下劃分為九州,并集九州之銅鑄成象征九州的大鼎,使鼎從一般的炊器而發展為傳國重器,鼎一度成為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征。鼎字在漢字中也延伸了鼎內涵中的霸氣,例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等均被賦予了褒揚的引申含意,字眼之間頗有磅礴的氣勢。
許慎在《說文解字》里說:“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鼎在古代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貯肉類的器具,相當于現在的鍋,最早的鼎是黏土燒制的陶鼎,后來隨著青銅的流行才有了銅鼎。由于青銅是古代的貴重之物,青銅器常被作為祭祀時所用的高貴禮器,為皇室貴族所使用。青銅鼎屬于重量級“神器”,代表著最高規格的祭禮,在三代及秦漢延續兩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見和最神秘的禮器。
鼎文化雖早已融入中華兒女的思想中,但對神秘的青銅鼎的神貌卻十分陌生,畢竟是國之重寶,豈能隨便觀賞。而中國金幣為國人帶來了驚喜,繼去年發行的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第1組)中出現了“獸面紋方鼎”后,今年5月發行的青銅器系列第2組中,又出現了“商代司母辛方鼎”,把遠古的藝術凝成了金幣,給人們帶來了全新的藝術享受及民族熏陶。
展開這枚司母辛方鼎金幣,它以鏡面為底營造了深邃的意境,就像蒼茫遠天中無限延伸的想象,拉遠了賞者的思維,遠古的韻味也在此背景中醞釀而成,耐人尋味。而司母辛方鼎四足下古褐色中瑰美的紋飾襯托著雄奇古雅的銅器,更突出了歷史的厚重感與歲月留下的斑駁之色。細觀司母辛方鼎,巨碩平穩之中自然地流露著一股威嚴的氣勢,方正中顯得莊重,華麗中顯出尊貴,不愧為國之重器。它口部呈長方形,敞開著寬大的空間,容納著天地靈氣,把禮器的特殊性質作了隱示。沿邊外露雖較短,但那雙粗大的拱耳回補了這方面的不足,使器具雄偉之貌得到了加強,配合厚實的器壁及直線的扉棱,其壯觀的氣派呈現眼前。
腹面猶如此鼎的畫龍點睛之筆,以商代獨特的紋飾風格構建了一幅奇妙的畫面,顯出商代手工藝水平的精湛——腹面左右兩側和下側以點狀的乳紋釘為裝飾,點陣式的排列之間令器身既美觀又典雅,簡潔中展現著大氣粗獷的特征。上側部分則以神秘的饕餮紋勾畫,卷曲的線條構成了似夔龍擺尾又似奇獸凝視的奇特圖式,令藝術美中充斥著一股另類的詭異之氣,而結合商代祭祀時的肅穆莊嚴的氣氛,此種以神獸溝通鬼神的時代觀念正印記著商代宗教文化的濃郁色彩。粗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