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商代崇神文化品讀獸面紋斝——賞析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第1組)之1公斤銀幣 |
夏桀暴虐無道,德政衰敗,民不聊生,商部落湯勢力日益強大,以“有夏多罪,天命殛之”,歷數夏桀的罪惡及人民對桀的痛恨,假借上天的旨意指出滅夏戰爭的正義性和必要性,滅夏是上天的命令而不可違背,有功者將受到獎賞,不從者要受到嚴厲懲罰。商湯從亳起兵,矛鋒直指夏都,夏軍大敗,夏桀逃奔南巢而死。至此,商湯完成滅夏重任,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奴隸制王朝——商。 商王自稱是上帝的兒子,即“下帝”也稱天子。在王權神授的觀念下,商朝的法律也都是以“天”與“神”的名義制定的。在這種天命觀的影響下,商人十分迷信鬼神,“尊神重鬼”是商代神權統治的重要特點,從而影響到了同時代文化與藝術。商代青銅器的形成就受到了這種崇神思想的影響,所以在商代青銅器的造型和裝飾紋樣上都強烈的表現出了崇神的思想。 獸面紋斝是商代中期的青銅器,正代表著當時這種藝術的審美取向及設計風格。斝是古代盛酒器,兼作祭神的祼器,是中國最早的禮器之一。在商代,獸面紋斝主要用于作祭神敬天之禮器,大量的出土甲骨表明,祭祀卜問上帝和各種神靈祖先,是殷商貴族重要的政事。 了解了商代的歷史文化,對其青銅器構思設計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 中國人民銀行于2012年8月31日發行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第1組)一套,其中一枚1公斤銀幣的背面圖案就是商代的獸面紋斝,現代精湛的工藝下,使我們更清晰地觀賞到了這件商代的青銅精品。 鏡面為底,圓環作襯,獸面紋斝幣中呈現,雕刻精細,頗顯藝術。頂部兩顆小蘑菇十分吸引,尖帽圓柱,帽上還飾有火紋,似貫注著生命力。據說由于古代酒精醇度不高,較為黏綢,此雙柱為濾酒之用。斝的口部侈大,唇邊較闊,稍向上翹,中空的內部顯得容量很大,實用性較強。斝的頸部較長,中間的裝飾紋樣依然保留著商代前期青銅器簡樸古拙的風格,以沒有底紋的單層紋飾線條構成,上下均以一周連珠紋為界欄,顯得簡約而秀麗,流溢著淡淡的藝風。斝的腹部是主體部分,設計師的藝術風格也在這里得到盡情的顯露。在袋狀的腹面,成為了一個直接的獸臉,臉上以復雜多變的粗獷曲線勾勒出一道道的紋樣,組合成了神秘詭異的獸面紋,卷曲蔓延,花樣奇特,更有一種力量型的藝術美,特別是配合那雙木然凝望的巨睛,使整個畫面增添了一股懾人的威嚴,讓畫境瞬間變得肅穆、凝重。支撐著獸頭的三只尖足,賦予了神獸生命,似能行走或凌空,更讓人不寒而栗,不敢接近。從商代的崇神文化理念不難看出,這種裝飾的目的極有可能是為了體現以神權為內核的崇高與威嚴的震懾力,產生娛神的效果。 此幣以較有代表性的獸面紋斝展示了商代人們追求的是莊嚴、神秘、詭異的審美風尚,從而看出商代的青銅文化,是宗教化了的藝術,也是藝術化了的宗教。這種有著獨特色彩的藝術,也彰顯了中國青銅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利于后世的傳承發展。 (供稿:陜西鑫盛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