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賞中國青銅器紀念幣(第1組)——“獸面紋鬲”5盎司銀幣 |
中國青銅器,從已出土的文物中可以了解到,其種類繁多,用途廣泛,造型獨特,制作精美。青銅器的發展有著一個完整的發展演變系統。自夏、商、周至秦、漢整個青銅器發展史,大約可以分為十三期:即夏為二里頭文化期,商、西周、春秋各為早、中、晚三期,戰國分作早期和中、晚二期。秦、漢為青銅器發展史的余輝。 青銅器在我國歷史悠久,作為國之重器,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雖然世界各文明古國都經歷過青銅時代,但是只有中國賦予了青銅器以重大的社會意義、深厚的精神內涵,以及高度完美的藝術形式,使之成為杰出的藝術典范。中國人民銀行曾于1981年、1992年和1993年分別發行了三組中國出土文物(青銅器)金銀幣項目,帶給了收藏者難忘的視覺享受與文化熏陶,令中國的青銅文化永遠閃耀在歷史的烙印之中。 最近,中國人民銀行在2012年8月31日起發行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第1組)一套。而該套貨幣里面,青銅器的展現全面,其中,更有一枚5盎司圓形銀質紀念幣頗為惹眼。其幣面圖案造型上別致另類。做工上更加是精益求精。 銀幣華麗,獸面紋鬲凸顯“炊”之意義 在民間,有很多器物都是以盛飯而被很多社會大眾熟知應用。然而,今天當我們發現這枚中國青銅器5盎司圓形銀質紀念幣上面刻鏤的一種奇特器物的時候,大部分人仍然一頭霧水。絲毫不知道它的功用。其實,這個鏤刻在5盎司圓形銀質紀念幣背身上的正是我們的祖先,商周時期人們用來烹煮食物的器具。該器物稱之為“鬲”。近觀其相,立有兩耳,頸長而三足,容器整體呈窄折肩,器腹較大。身則飾優雅簡單云紋,更具飾獸面紋。 隨手翻查史料,看這枚貨幣的圖案,發現這個“鬲”還真是適合做飯的好材料。你看它,大腹便便,而兩耳立起有利提拿。更加有優勢的地方是,其器壁均勻而薄。可以勻控火力。在商代前期青銅鬲中以這件器物最為精致。通過這枚5盎司圓形銀質紀念幣為精制幣,其含純銀5盎司,直徑70毫米的間距,依然能讓人感到它的藝術與貨幣結合的獨特美學魅力。 光鮮奪目,銀輝閃耀終成文化傳承之大器 該枚銀質紀念幣從材質上面,不落俗套,采用的是優質銀材精致打造。而幣面設計上面,正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象征莊嚴神圣。背面則與該套青銅器貨幣一脈相承,通過將青銅器的古樸典雅一一展現。而貨幣本身的流通價值又將此種文化傳遞能夠更好的經久傳承。得以讓世人知道青銅文化的淵源歷史。可謂一舉兩得。如此這種紀念幣在貨幣方面里也是少者甚少的。所以說,青銅器加上銀質幣算得上是鳳毛麟角的收藏鑒賞的上佳之品。相信,如此光鮮奪目,銀輝閃耀也會終成中華古文化傳承之大器。得到更多人的青睞。獲得更多人的熱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