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在中華大地上走過一段輝煌的歷史,給我們人類歷史留下了燦爛而寶貴的財富。它代表了人類歷史的一種進步與發展。它展現出的是古老人民的生活與文化,同時它也展現著珍貴出色的藝術文化,是歷史與文化的載體。它猶如一朵美麗的金花,散發著濃濃的幽香。
青銅是紅銅和錫的合金,因為其氧化物顏色青灰,故名青銅。由于青銅的熔點比較低,約為800℃,硬度高,為銅或錫的2倍多,所以容易融化和鑄造成型。青銅時代初期,青銅器具比重較小,甚或以石器為主,進入中后期,比重逐步增加。自有了青銅器和隨之的增加,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力水平提高,物質生活條件也漸漸豐富。青銅鑄造術的發明,與石器時代相比,起了劃時代的作用。
青銅文明是在兩河流域文明興起后,經過刀耕火種,石器時代后,通過粗淺冶煉得到銅器的第二次人類文明大發展時期,中國在原始社會末期就出現了青銅器.商朝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例如出土的獸面紋方鼎,司母戊鼎等等,都具有代表性的青銅文明。
中國人民銀行于2012年8月31日發行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第1組)一套。該套紀念幣共5枚,其中金幣2枚,銀幣3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其中一枚5盎司圓形金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商代獸面紋方鼎,襯以該器物獸面紋樣等裝飾組合設計,并刊“商•獸面紋方鼎”字樣及面額。
國寶圖案,讓人流連,做為這套紀念幣的首位推出的5盎司圓形金質紀念幣,含純金5盎司,直徑60毫米,面額2000元,成色99.9%,最大發行量2000枚的背面圖案為“商代獸面紋方鼎”,它一面世更加的是得到了業界的好評。作為這枚圖案的原型,鑄造與商代的“獸面紋方鼎”可以說是我們國家的國寶,這尊“獸面紋方鼎”鑄造與商代早期,高100厘米,口沿邊長62.5厘米,寬60.8厘米,與1974年河南鄭州張寨南街出土,現藏于中國歷史博物館,該器物是迄今發現的商代早期青銅器中最大的一件,造型規整,形態大氣。其腹部輔以商代早期典型獸面紋,每壁兩側和下部裝飾有乳釘紋飾。
鼎,中國古代青銅禮器中的重要器物,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征。最初為炊具,后演變為禮器。現在做為這枚5盎司圓形金質紀念幣的圖案,在把這枚紀念幣拿在手里面的時候,讓人更加的戀戀不舍。
正面圖案中,金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以及刊有國號,年號的正面,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