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溫暖的感動——《紅樓夢》彩色金銀紀念幣(第3組)“巧姐紡織”銀幣賞析 |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彩色金銀紀念幣(第3組)銀幣共同正面圖案
眼前這一枚銀幣,是中國人民銀行于2003年7月28日發行的《紅樓夢》彩色金銀紀念幣(第3組)中,背面圖案為巧姐紡織圖的1盎司彩色銀質紀念幣。該套紀念幣共6枚,其中金幣1枚,銀幣5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該套彩色金銀紀念幣正面圖案均為《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幣上刻畫的是作者在創作中的狀態。一手執筆,一手釋卷,目及遠方,似在凝神思索,鏡面映襯出反噴砂的人物極具立體感,浮雕工藝細膩,使作者的面容纖毫俱現。他目光深邃、須發飄然,縱有一種仙風之氣,一種傲然之態;恰似洋洋百年風云之事,在心頭翻滾,又一時思緒飄搖,徜徉于泱泱之眾的家族紛擾、流連于兒女情長中……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彩色金銀紀念幣(第3組)“巧姐紡織”銀幣背面圖案 背景中本色反噴砂的一盆梅花虬枝縱橫、蒼勁,恰似作者桀驁不馴、堅韌不拔的性格寫照。背面巧姐紡織圖則一反正面之凝重,彩色反噴砂的工藝,極其精細地呈現出一個嬌俏俏的小女兒——巧姐的形象。在光潔的鏡面襯托下,只見她一襲素裙散發著溫暖的鵝黃,上面覆滿纏繞的藤葉撒花,色澤溫馨而嬌嫩。
巧姐是賈璉與王熙鳳的女兒。因生在七月初七乞巧節,王熙鳳為求得其成長平安,讓劉姥姥給她取名為“巧姐”,為“遇難成祥逢兇化吉”之意。巧姐從小生活優裕,小說中道:“穿的錦團花簇”,“千金貴體,綾羅裹大了的”,真正是豪門千金。但在賈府落敗、王熙鳳死后,舅舅王仁和賈環要把她賣與藩王做使女,幸得劉姥姥百般解救,才把她帶出火坑。從此,她與賈府中那吟風弄月、撫琴作畫的生活背道而馳,不得不拋開風雅,專攻女紅務實之用,從一個出身公侯之門的千金,變成一個在“荒村野店”里“織績”的勞動女子。
該幣“巧姐紡織”表現的就是巧姐全新的生活畫面。描繪出巧姐在農村過上自食其力的安定生活后紡織的情景。精細的彩雕,體現出她活潑的發髻、粉藕似的手腕,腕上手鐲不是華麗的珠寶,卻輕巧巧地透達出小家碧玉似地嬌美;纖纖細指嬌而巧的樣子,握著一枚織梭,跪坐在蒲團上,微刻的五官,如此柔美,是那樣一種初初長成的少女的清純朝氣,那樣一種少年不知愁滋味、樂在其中的歡快之情,仰或是劫后余生的一份安寧?
巧姐在紅樓十二釵中排名第十。說到巧姐,就不得不提到她的母親王熙鳳!都t樓夢曲》第十首寫的是巧姐,名為《留馀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