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一首不落的歌——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周年金銀紀念幣賞析 |
所謂“仁者愛水,智者樂山!蹦敲磳τ谶|闊、絢麗多姿的內蒙古草原,又該怎樣形容呢?對這個豪放與柔美、蒼涼與絢麗,融天地自然之精華,飽含歷史人文之厚重的神奇土地,豈是一個“愛”、一個“樂”字了得的?
內蒙古自治區位于我國北部邊疆,是中華民族歷史的發祥地之一。早在幾十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了人類活動的足跡;同時也是匈奴、鮮卑等十幾個少數民族繁衍生息的搖籃。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內蒙古大草原無限風光的自然寫照;“男兒血,英雄色。為我一呼,江;厥!薄杉己硅F馬金戈統一蒙古大草原的壯舉,更是內蒙古歷史文化的寫真。悠揚悅耳的馬頭琴曲,古典傳統的蒙古大包,是內蒙古獨特的人文風情。而內蒙古作為我國成立的第一個實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區,多年來在促進民族團結和區域經濟改革與發展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可以說,從古自今,內蒙古自治區在我國偉大的歷史長河中一直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因此,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周年金銀幣的發行,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
中國人民銀行于2007年4月25日發行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周年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幣發行共2枚,其中1/4盎司精制金幣和1盎司精制銀幣各1枚。該套金銀紀念幣正面圖案均為蒙古族勒勒車車輪、蒙古包圓頂以及祥云裝飾圖案。勒勒車為蒙古式牛車,是蒙古族牧民傳統的交通工具。據有關學者考證:“其式樣與北魏車型很相似,為雙轅雙輪,車廂上有氈帳,可以乘坐或居住!薄∑駷橹挂延1000多年的歷史。之所以稱之勒勒,是牧人趕車吆喝牲口的聲音。勒勒車的特點是車輪高大,相當于牛身的高度。但車身小,結構簡單,結實耐用。適于在不平整的草地、低凹坑陷的沙灘、白雪覆蓋的高原上長時間地行進。它是蒙古民族在長期的遷徙生活中創造的智慧結晶。金銀幣正面采用鏡面映襯,淺雕放射形的線條,勾勒出車輪的形象,圖案平鋪對稱,簡潔、明快,在略顯單一的車輪上,又采用反噴砂工藝,呈現出蒙古包最具代表性的圓形頂形狀,不但賦予圖案飽滿的裝飾感,更使濃郁的民族風情躍然而出。
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周年金銀紀念幣正面圖案 幣上車輪載著蒙古包,其創意體現使兩者完美結合,表達出游牧民在漫長、艱辛的游牧生活中,不斷遷徙的生活狀態。長長的勒勒車隊更像是草原上一曲悠遠的牧歌,吱吱呀呀響在遙遠的天邊,滿載牧民們的悲喜和期盼,行走在去往“那達慕”盛會的路上,去往婚喪喜宴的途中,去往另一個棲息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