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文化,生活在現代的我們總是冠冕堂皇地在談論,多的是嗤之以鼻,缺的是冷靜深沉的思辨。我們總是整天嚷嚷著要拯救中國文化,卻對文化沙漠化的現狀熟視無睹,有如局外之人。對于我們的文化傳承、文化拯救、文化發掘,我們總是有著二元的標準,結果就是每個負有文化責任的個體,都能心安理得地繼續談論文化的退化。
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需要我們付出多少的心血去繼承、去維護、去發揚!在今天,當我們看到“淬煉金銀 傳承文化”這樣的充滿正能量的語句時,總是會懷有一種僥幸心理,覺得“人家”也不過如此。但事實是,你真的去看、去辨、去識“人家”了嗎?
西藏,一個充滿著神秘色彩的地域,我們甚至無法想象這個地域將會給我們的民族帶來多少意想不到的文化體驗。一直努力踐行“淬煉金銀 傳承文化”這一理念的中國貴金屬紀念幣總經銷機構——中國金幣總公司,在近幾十年間,在屬于西藏特殊的歷史時間點里,為它打造了許多驚艷而充滿西藏文化色彩的紀念幣。這些紀念幣在中國貴金屬紀念幣的長廊里,占有著重要而特殊的一席之地。它們不僅僅是對某個歷史事件的紀念,或者,更是很多人了解西藏的一次神奇之旅。
2015年,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金銀紀念幣發行面世。同樣的,人們對這一次西藏金銀幣的設計仍然充滿了好奇。好奇,緣于文化的距離,緣于文化的隔膜。從這一點講,中華民族的文化遠遠沒有達到一種彼此的熟識。或者,你會說,這是文化獨特性保持的一個必要條件。但,稍稍深入一點看這個問題,你會發現,這對于一種文化而言其實是具有毀滅性的。隔絕,或者自我封閉,短時間里確實實現了神秘性,但從長遠看,它卻不利于文化的繼承與發揚。就像很多遺落的文化,事實便是緣于其很大的自我封閉性。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民族文化的融合,并不會意味著同化,相反,反而更有利于文化獨特性的長久傳承。在這一點講,中國金幣總公司所做的努力,正是在為各種文化的挖掘與釋放尋找途徑,這是一件功在千秋的事。
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紀念金幣
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紀念金幣,背面圖案為藏戲表演藝術造型,并襯以傳統吉祥紋飾組合設計。幣面藏戲表演藝術造型設計以藏戲表演藝術形象為原型,遵從藝術再現的原則,為我們成功塑造了充滿異域色彩的戲曲形象。元素豐富的藏戲面具,在幣面中散發著令人著迷的神秘感。
對于藏戲,或許我們只是聽說,或許我們從未聽說。不知是我們的孤陋寡聞讓我們像看傳奇一樣看它,還是我們這個國度都沒有時間去偶爾回眸那些璀璨卻正默然沉寂的地域文化?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紀念金幣,卻也是借了50周年這個非凡的時間結點,而實現了一次無力的文化回眸,然而,這卻已經是那么的彌足珍貴。藏戲,在這枚貴金屬紀念幣上,獲得了一次完美的呈現,它像高山上的雪蓮花,寂寞,卻依然盛放,帶給我們美的享受。
為此,我們感恩,仍有這樣的文化個體,在努力做著文化傳承這樣一件高貴卻高處不勝寒的事。到此,無論它僅僅只是一次文化回眸,還是仍然是一場無奈的文化挽留,在文化真正被付諸發掘、繼承、發揚的艱辛之路里,都已經顯得無足輕重。
藏戲,依然神秘,而這枚金幣帶著神秘終究會走進千家萬戶。我們期待。
文化點讀鏈接:
藏戲歷史悠久,具有縝密的表演程式,在藏族人民精神生活中具有無法替代的地位。
2006年5月20日,藏戲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藏戲起源于8世紀藏族的宗教藝術,被譽為藏文化的“活化石”。17世紀時,從寺院宗教儀式中分離出來,逐漸形成以唱為主,唱、誦、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結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由于受到嚴格的宗教神規制約,藏戲在發展過程中受漢族文化影響較少,從表演內容到形式更多保留了原始風貌,所以在戲劇發生學等領域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同時,藏戲的劇本也是藏族文學的一個高峰,它既重音律,又重意境,大量應用格言、謠諺和成語,甚至還在情節中穿插寓言故事,保留了藏族古代文學語言的精華。藏戲和內地的戲曲劇種一樣,在時代的變革中陷入了與現代藝術和娛樂形式爭奪觀眾和演出市場的競爭局面。資金缺乏、劇團生存艱難、藝術人才斷檔、傳統表演技藝失傳、理論研究薄弱等問題。各地藏戲發展面臨的危機,急需制定規劃對這一古老的少數民族劇種加以保護。(供稿:裕隆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作者:江南)
來源:中國金幣網